第二章玩弄校花双胞胎,日本人真人姓交大视频,成 人 免费 黄 色 视频,欧美熟妇无码成a人片

關于印發《氣象及衍生災害防御實用技術手冊》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1-01-24 · 8701人看過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為了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抗震救災有關工作的指示, 科技部會同中國氣象局組織專家編寫了《氣象及衍生災害防御實用技術手冊》,重點針對地震以后災區可能出現的氣象及其衍生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防御措施。現印發供參考。 附件:《氣象及衍生災害防御實用技術手冊》 科技部社會發展科技司 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 二OO八年五月二十三日 氣象及衍生災害防御實用技術手冊 科技部社會發展司 中國氣象局科技發展司 二OO八年五月 前 言 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省汶川縣發生里氏8.0級強烈地震,為了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抗震救災有關工作的指示, 科技部會同中國氣象局組織專家編寫了《抗震救災減災氣象實用技術》,重點針對地震以后災區可能出現的氣象及其衍生災害,提出了相應的防御措施。現印發供參考。 四川省的主要氣象及其衍生災害有:暴雨、高溫、強對流(雷電、冰雹等)、泥石流、山體滑坡、霧、寒潮、道路結冰、雪災等。地震后,災區的強降水將給當地人民的生活、水庫、大壩、堰塞湖、道路交通等造成一定的威脅;同時,氣溫的變化也會對災區的人民的身體健康、生活等產生一定影響等。震后災區應加強防范上述氣象及其衍生災害的發生,減少人民的傷亡和財產損失,使災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由于時間緊、任務急,編制過程中一些錯誤在所難免,歡迎各部門和地方提出寶貴意見,我們將及時補充和更新,為抗震救災提供有效支撐。 目 錄 一、地震災區的氣候概況 1 1.地理概況 1 2.氣候概況 1 2.1氣溫 1 2.2降水量 2 2.3日照 2 2.4四川地震重災區5-9月氣候背景分析 3 二、地震災區主要氣象災害及其防御措施 4 1、暴雨 5 1.1特點及危害 5 1.2暴雨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5 2、高溫 6 2.1特點及危害 6 2.2高溫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6 3、雷電 7 3.1雷電特點及危害 7 3.2雷電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7 4、冰雹 8 4.1特點及危害 8 4.2冰雹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8 5、地質災害 9 5.1泥石流特點、危害及防御措施 9 5.2山體滑坡特點、危害及防御措施 10 6、霧 11 6.1特點及危害 11 6.2大霧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11 7、寒潮 12 7.1特點及危害 12 7.2寒潮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12 8、道路結冰 13 8.1特點及危害 13 8.2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13 9、暴雪 14 9.1特點及危害 14 9.2暴雪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14 三、地震災區高溫天氣對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5 1、高溫天氣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5 2、高溫天氣對飲用水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6 四、地震災區降水對地質災害、水庫、大壩、堰塞湖、道路交通等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6 1、降水對地質災害的影響 16 2、降水對水庫、大壩的影響 17 3、降水對堰塞湖的影響 18 4、降水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18 五、天氣對人的影響 19 1、夏季情感障礙癥 19 2、伏天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9 3、防雷擊 20 4、霧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21 5、寒冷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21 六、民眾獲取天氣預報的途徑 21 1、中國天氣在線 22 2、問天網 23 一、地震災區的氣候概況 1.地理概況 四川省位于中國內陸西部腹地,四面環山。它分為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兩大部分。四川盆地是我國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長江上游,海拔300—700米,四周為海拔1000—4000米的山地所環抱,西面有3000米以上的大雪山縱列,南緣為貴州高原邊緣的婁山山脈,東部則為川鄂交界的巫山山脈。盆地中心低平,地貌極為完整,地勢多為緩嶺淺谷的山丘地貌,相對高差不大。川西高原海拔4000—4500米。全省面積48.5萬平方公里,居各省區第五位;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分別占全省總面積58%、37%和5%。 全省設有成都樂山德陽眉山南充達州雅安綿陽廣元遂寧巴中廣安資陽內江宜賓瀘州自貢攀枝花18個地級市,阿壩藏族羌族、甘孜藏族、涼山彝族3個自治州;43個市轄區,138個縣(市)、其中4個自治縣。 2.氣候概況 四川省分屬兩大氣候區,東部盆地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多云霧,少日照。 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氣候帶為主,從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亞熱帶演變到亞寒帶,垂直方向上有亞熱帶到永凍帶的各種氣候類型; 川西南山地屬干濕季分明的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川西北屬高原大陸性氣候,雨旱季節明顯,多日照,氣溫較低。 2.1氣溫 四川省東部盆地年平均氣溫14—19℃,比同緯度地區高1℃。一月平均氣溫3—8℃,盆周略高;四月平均氣溫15℃—19℃;七月平均氣溫25℃—29℃,是全年最熱月份;十月平均氣溫15℃—19℃,接近該區年平均氣溫。四季分明:春季候溫10℃—21.9℃,長約3個月;夏季候溫≥22℃,長3個多月;秋季候溫10℃—21.9℃,長2.5個月;冬季候溫<10℃,長3.5 個月。 川西高原主體部分年平均氣溫<8℃;一月平均氣溫-5℃左右;四月平均氣溫5℃—10℃;七月平均氣溫10℃—15℃;十月平均氣溫5℃左右。全年無夏,冬季漫長。 川西南山地年平均氣溫:谷地15℃—20℃,山地5℃—15℃。一月平均氣溫 5℃,德昌以南谷地10℃—12℃,為全省冬季最暖地區;四月平均氣溫10℃—24℃;七月平均氣溫15℃—26℃;十月平均氣溫10℃—20℃。四季不分明,一般只分兩季。全年日平均氣溫≥10℃。 各州(市)極端最高氣溫(Tg)、極端最低氣溫(Td)和日最大降水量(Rg)表 臺站 成都 樂山 達州 綿陽 遂寧 內江 宜賓 瀘州 馬爾康 康定 西昌 Tg(℃) 35.7 36.8 41.2 37.2 39.5 40.1 39.5 40.2 34.5 29.4 36.6 Td(℃) -5.1 -2.9 -3.4 -7.3 -3.8 -2.7 -1.7 -1.6 -16.6 -14.1 -3.8 Rg(mm) 356.6 326.8 161.7 215.7 181.9 215.9 221.9 194.6 53.5 49.4 128.7 2.2降水量 四川省東部盆地大部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但在地域上,盆周多于盆底,盆西緣山地是全省降雨最多之地,為1300—1800毫米;次為盆東北和東南緣山地,為1200—1400毫米;盆中丘陵區降雨最少,為800—1000毫米。在季節上,冬季(12月—2月)降水最少,占全年總雨量的3—5%,夏季(5月—10月)降水最多,占全年總雨量的80%,冬干夏雨,雨熱同期。 川西高原降雨少,年降水量大部為600—700毫米,金沙江河谷<400毫米。干雨季分明,6月—9月為雨季,降雨占全年總雨量的70—90%;11月—4月為干季,各月降水量小于10毫米。 川西南山地降水地區差異大,干濕季節分明,大部地區年降水為800—1200毫米。 2.3日照 四川省東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時,是全國日照最少的地區;在地域上由西向東遞增:盆西900—1200小時,盆中1200—1400小時,盆東1400 -1600小時;在時間上,春夏多于秋冬,盛夏最多。 西部高原全年日照數為2000-2500小時,地區差異不大,僅龍門山區相對少,為1600—2000小時。 西南山地全年日照時數1200—2700小時,較東部盆地多一倍。 2.4四川地震重災區5-9月氣候背景分析 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茂縣、汶川、綿竹、都江堰五縣) 主汛期出現在6—9月,5月出現強降雨和暴雨洪澇的概率相對較低,但從6月中旬開始災區降水量將逐旬增多,7—8月份降水達到峰值,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增加到20—35%。5月開始,地震重災區氣溫呈逐步升高的趨勢,30℃以上的高溫日數將逐漸增多,高溫、高濕天氣極易導致災區疫情的發生,同時也影響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工作的順利開展。 1.降水 四川地震重災區(北川、茂縣、汶川、綿竹、都江堰五縣),5—9月各旬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80毫米左右(圖1),其中5月中旬至6月上旬各旬降水量一般不足30毫米;汶川和茂縣6月中旬至9月下旬各旬降水量30—40毫米;其余各縣自6月中旬開始各旬降水量逐旬增多,至7月下旬達到最多,為80毫米左右。 圖1 地震重災區5-9月各旬五縣平均降水量變化 地震重災區5—9月各旬降水天數平均為5—6天。5月各旬出現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概率為8%—12%,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較小,為1%—2%;6月各旬出現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概率為30%—40%,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為5%—10%;7月各旬出現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概率為55%—65%,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為20%—30%;8月各旬出現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概率為40%—50%,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為25%—35%;9月各旬出現大雨以上量級降水的概率為15%—25%,發生暴雨洪澇的概率為5%—10%(表1)。 表1 地震重災區5-9月出現大雨以上降雨及暴雨洪澇的概率 大雨以上降雨概率 暴雨洪澇概率 5月 8-12% 1-2% 6月 30-40% 5-10% 7月 55-65% 20-30% 8月 40-50% 25-35% 9月 15-25% 5-10% 2.氣溫 四川地震重災區從5月開始各旬平均氣溫呈逐漸升高的趨勢,8月上旬達到最高,為24.1℃。5月各旬平均氣溫在20℃以下(圖2),夜間最低溫度平均為15℃,極端最低可達5℃以下,白天最高氣溫平均為31℃,極端最高可達35℃以上;6—8月各旬氣溫在21—24℃之間,夜間最低溫度平均為20℃,極端最低可達8℃以下,白天最高氣溫平均為33℃,極端最高可達37℃以上;9月的各旬平均氣溫在20℃以下,夜間最低溫度平均為15℃,極端最低可達5℃以下,白天最高氣溫平均為30℃,極端最高可達35℃以上。 圖2 地震重災區5-9月各旬五縣平均氣溫變化 二、地震災區主要氣象災害及其防御措施 各氣象部門依據氣象災害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緊急程度和發展態勢發布不同級別的預警信號。預警信號的級別一般劃分為4級:Ⅳ級(一般)、Ⅲ級(較重)、Ⅱ級(嚴重)、Ⅰ級(特別嚴重),依次用藍色、黃色、橙色和紅色表示,同時以中英文標識。根據相關規定,我國各類氣象災害預警信號具體分為臺風、暴雨、暴雪、寒潮、大風、沙塵暴、高溫、干旱、雷電、冰雹、霜凍、大霧、霾、道路結冰等。 統計資料表明,四川省的主要氣象及其衍生災害為:暴雨、高溫、強對流(雷電、冰雹等)、泥石流、山體滑坡、霧、寒潮、道路結冰、雪災等。 1、暴雨 1.1特點及危害 暴雨是指在二十四小時內降水量超過50毫米的降水。暴雨易造成暴雨洪澇災害。暴雨洪澇是指長時間降水過多或區域性持續的降水以及局地性短時降水引起江河洪水泛濫、沖毀堤壩、房屋、道路、橋梁、淹沒農田、城鎮等,引發地質災害,造成農業或其他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的一種災害。 暴雨的發生和大氣環流的季節性變化也有密切的關系。四川省的暴雨主要出現在一年中的6—9月,主要洪澇嚴重的年份有1959、1961、1981、1998、2004年等。 降水等級劃分規定: 名 稱 24小時降水量 (單位:毫米) 暴雨 50~99.9 大暴雨 100~250 特大暴雨 大于250 1.2暴雨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暴雨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暴雨黃色預警信號 6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工作; 2、交通管理部門應當根據路況在強降雨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在積水路段實行交通引導;3、切斷低洼地帶有危險的室外電源,暫停在空曠地方的戶外作業, 轉移危險地帶人員和危房居民到安全場所避雨;4、檢查城市、農田、魚塘排水系統, 采取必要的排澇措施。 暴雨橙色 預警信號 3小時降雨量將達5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工作;2、切斷有危險的室外電源, 暫停戶外作業;3、處于危險地帶的單位應當停課、停業, 采取專門措施保護已到校學生、幼兒和其他上班人員的安全;4、做好城市、農田的排澇, 注意防范可能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 暴雨紅色 預警信號 3小時降雨量將達100毫米以上,或者已達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續。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暴雨應急搶險工作;2、停止集會、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3、做好山洪、滑坡、泥石流等災害的防御和搶險工作。 2、高溫 2.1特點及危害 高溫是指日最高氣溫大于或等于35℃;連續5天以上的高溫過程稱為持續高溫或“熱浪”天氣。高溫熱浪對人們日常生活和健康影響極大,使與熱有關的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增加;加劇土壤水分蒸發和作物蒸騰作用,加速旱情發展;導致水電需求猛增,造成能源供應緊張。 四川省地震重災區的高溫天氣主要出現在每年的7—9月,8月上旬達到最高。 2.2高溫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高溫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高溫黃色預警信號 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暑降溫準備工作;2、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 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 4、午后盡量減少戶外活動。 高溫橙色預警信號 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37℃以上。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落實防暑降溫保障措施;2、盡量避免在高溫時段進行戶外活動, 高溫條件下作業的人員應當縮短連續工作時間;3、對老、弱、病、幼人群提供防暑降溫指導,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4、有關部門和單位應當注意防范用電量過高, 以及電線、變壓器等電力負載過大而引發的火災。 高溫紅色預警信號 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要升至40℃以上。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采取防暑降溫應急措施;2、停止戶外露天作業(除特殊行業外);3、對老、弱、病、幼人群采取保護措施;4、有關部門和單位要特別注意防火。 3、雷電 3.1雷電特點及危害 雷電是發生于大氣中的一種瞬態大電流、高電壓、強電磁輻射的天氣現象,在局地突發性災害事件中, 雷電是強對流性天氣所造成的主要災害之一。 雷電可使供配電系統、通信設備、計算機住處系統中斷, 引起森林火災, 擊毀建筑物、火車停運,造成倉儲、煉油廠、油田等燃燒甚至爆炸,危害人身安全和財產 這種天氣一般在春季、夏季、秋季宜出現,多出現在午后時分,山區多于平原。四川省這種天氣主要出現在4—10月份。 3.2雷電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雷電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雷電黃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可能發生雷電活動,可能會造成雷電災害事故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工作; 2、密切關注天氣,盡量避免戶外活動。 雷電橙色預警信號 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已經受雷電活動影響,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比較大。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落實防雷應急措施;2、人員應當留在室內, 并關好門窗;3、戶外人員應當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車內;4、切斷危險電源,不要在樹下、電桿下、塔吊下避雨;5、在空曠場地不要打傘,不要把農具、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桿等扛在肩上。 雷電紅色預警信號 2小時內發生雷電活動的可能性非常大,或者已經有強烈的雷電活動發生, 且可能持續,出現雷電災害事故的可能性非常大。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雷應急搶險工作;2、人員應當心盡量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者汽車內,并關好門窗;3、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筑物外墻, 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和其他類似金屬裝置;4、盡量不要使用無防雷裝置或者防雷裝置不完備的電視、電話等電器;5、密切注意雷電預警信息的發布。 4、冰雹 4.1特點及危害 冰雹是一種從強烈發展的積雨云中降落下來的冰塊或冰疙瘩,人們通常稱它為“雹子”。其下降時巨大的動量常給農作物和人身安全帶來嚴重危害。冰雹雖然出現的范圍較小,時間短,但來勢猛,強度大,常伴有狂風驟雨,猛烈的冰雹會打毀莊稼,損壞房屋,人被砸傷、牲畜被打死的情況也常常發生。因此往往給局部地區的農牧業、工礦企業、電信、交通運輸以及人民生命財產造成較大危害。 夏季或春夏之交最為常見 ,四川省4—10月易出現冰雹。 4.2冰雹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冰雹預警信號分二級,分別以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冰雹橙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可能出現冰雹伴隨雷電天氣,并可能造成雹災。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冰雹的應急工作;2、戶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3、驅趕家禽、牲畜進入有頂蓬的場所,妥善保護易受冰雹襲擊的汽車等室外物品或者設備;5、注意防御冰雹天氣伴隨的雷電災害。 冰雹紅色預警信號 2小時內出現冰雹可能性極大,并可能造成重雹災。 1、政府及相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冰雹的應急和搶險工作; 2、戶外行人立即到安全的地方暫避; 3、注意防御冰雹天氣伴隨的雷電災害;4、其它同冰雹橙色預警信號。 5、地質災害 地質災害是氣象的衍生災害,它包括泥石流、山體滑坡等。四川省是我國地質災害的多發區。5月12日強烈地震發生后,受其影響一些山體發生了松動,甚至移位,這使得震區的地質災害較震前有增多的趨勢。 5.1泥石流特點、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特點 泥石流是由于長時間降水或由于短時局地強降水、冰雪融水等水源激發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塊的特殊洪流。泥石流的發生有一定的時間規律。第一:泥石流的發生具有一定的季節性,因為泥石流的爆發主要是受連續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集中降雨的誘發,因此,泥石流發生的時間規律是與集中降雨時間規律相一致,具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發生在多雨的夏秋季節。第二:具有周期性,因為泥石流的發生受暴雨、洪水、地震的影響,而暴雨、洪水、地震總是周期性地出現,因此,泥石流的發生和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且其活動周期與暴雨、洪水、地震的活動周期大體相一致。第三:泥石流一般發生在一次降雨的高峰期,或者是在連續降雨發生之后。 二、危害 泥石流同時具有崩塌、滑坡和洪水破壞的雙重作用,其危害程度比單一的崩塌、滑坡和洪水的危害更為廣泛和嚴重。泥石流危害之一就是對居民點的危害,它來勢洶洶,沖進鄉村、城鎮,摧毀房屋、工廠、企事業單位及其他場所設施。淹沒人畜、毀壞土地,甚至造成村毀人亡的災難。危害之二就是對公路、鐵路的危害,泥石流可直接埋沒車站,鐵路、公路,摧毀路基、橋涵等設施,致使交通中斷,還可引起正在運行的火車、汽車顛覆,造成重大的人身傷亡事故。有時泥石流匯入河道,引起河道大幅度變遷,間接毀壞公路、鐵路及其它構筑物,甚至迫使道路改線,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另外泥石流對水利、水電工程,以及礦山都具有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現在摧毀礦山及其設施,淤埋礦山坑道、傷害礦山人員、造成停工停產,甚至使礦山報廢。 三、防御措施 首先判斷泥石流的發生:第一: 看,指觀察到河(溝)床中正常流水突然斷斷流或洪水突然增大,可確認河(溝)上游已形成泥石流。第二: 聽,指深谷或溝內傳來類似火車轟鳴聲或悶雷聲,哪怕極其弱也可認定泥石流正在形成。另外,溝谷深處變得昏暗并伴有轟鳴聲或輕微的振動聲,也說明溝谷上游已發生泥石流。 躲避泥石流的做法:在泥石流多發季節(夏季)盡量不要到泥石流多發山區旅游;野外扎營時,不要在山坡下或山谷、溝底扎營;一旦遭遇大雨、暴雨,要迅速轉移到高處,不要順溝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向兩邊的山坡上面爬;千萬不可在泥石流中橫渡;已經撤出危險區的人,暴雨停止后不要急于返回溝內住地收拾物品,應等待一段時間;盡快與當地有關部門取得聯系,報告方位和險情,尋求救援。 5.2山體滑坡特點、危害及防御措施 一、特點 山體滑坡是由于斜坡上的巖體由于種種原因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軟弱面(或軟弱帶)整體地向下滑動的現象。滑坡也叫地滑,群眾中還有“走山”、“垮山”或“山剝皮”等俗稱。山體滑坡的特點是順坡“滑動”,在重力作用下,物質由高處向低處的一種運動形式, “滑動”的速度都受地形坡度的制約,即地形坡度較緩時,滑坡的運動速度較慢;地形坡度較陡時,滑坡的運動速度較快。 二、危害 山體滑坡給道路、設施及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生命安全等均能造成較大的損失,與泥石流所造成的危害相當。 三、防御措施 山體滑坡的前兆特征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1.崩塌的前緣掉塊、墜落,小崩小塌不斷發生; 2.崩塌的腳部出現新的破裂形跡,能嗅到異常氣味; 3.不時能聽到巖石撕裂、摩擦、碎裂的聲音; 4.出現熱、氡、氣、地下水質、水量等異常,以及動植物出現異常現象。 如果發現這樣的征兆,居住在滑坡附近或行走在易滑坡地帶的人們就要及早轉移撤離。要是發現山坡前緣土體隆起,山體裂縫急劇加長加寬等異常現象,也要及早采取轉移等避險措施。 6、霧 6.1特點及危害 我們通常所說的“大霧”就是氣象術語中的“霧”。實際上,氣象術語中并沒有“大霧”,只有“霧”和“輕霧” 。霧是指貼地層空氣中懸浮的大量水滴或冰晶微粒的集合體。這種集合體使水平能見距離降到1公里以下的稱為“霧”;能見距離在1—10公里之間的稱為“輕霧”。霧使能見度降低造成水、陸、空交通災難,也會對輸電、人們日常生活等造成影響。 四川大霧天氣空間分部的特點:盆地多于高原,但在盆地內是北部多于南部,高原上是南部多于北部。 6.2大霧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大霧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大霧黃色預警信號 1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500米、大于等于200米的霧且可能持續。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準備工作; 2、駕駛人員注意霧變化,小心駕駛; 3、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加強交通管理,保障安全。 4、戶外活動注意安全。 大霧橙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等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工作; 2、由于能見度較低,駕駛人員應控制速度,確保安全; 3、機場、高速公路、輪渡碼頭加強調度指揮; 4、減少戶外活動。 大霧紅色預警信號 2小時內可能出現能見度小于50米的霧,或者已經出現能見度低于50米的霧并將持續。 1、有關部門和單位按照職責做好防霧應急工作; 2、受強濃霧影響地區的機場暫停飛機起降,高速公路和輪渡暫時封閉或者停航; 3、各類機動交通工具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安全; 4、不要進行戶外活動。 7、寒潮 7.1特點及危害 寒潮是指大規模冷空氣由亞洲大陸西部或西北部侵襲中國時的強降溫天氣過程。在天氣預報中規定,因北方冷空氣入侵造成24小時內降溫10℃,并且過程最低氣溫達5℃以下時定義為寒潮天氣過程。有時北方冷空氣的入侵雖達不到這個標準,但降溫也很顯著,則一般稱為強冷空氣。對人民的生活、農業生產等產生較大不利影響。 在寒潮或冷空氣前鋒經過的地區常不僅有強烈的降溫,還時常伴有大風和降水(雨、雪)天氣現象。寒潮天氣一般多出現在冬季(12月—2月)。 7.2寒潮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寒潮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寒潮藍色預警信號 48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4℃,陸地平均風力可達5級以上;或已經下降8℃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4℃,平均風力達5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準備工作; 2、人員要注意添衣保暖; 3、把門窗、圍板、棚架、臨時搭建物等易被大風吹動的搭建物固緊, 妥善安置易受寒潮大風影響的室外物品; 4、要留意有關媒體報道大風降溫的最新信息,以便采取進一步措施; 4、做好防風準備。 寒潮黃色預警信號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4℃,陸地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已經下降10℃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4℃,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工作; 2、做好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 3、做好牲畜、家禽等的防寒防風; 寒潮橙色預警信號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0℃,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已經下降12℃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0℃,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應急工作; 2、加強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 3、進一步做好牲畜、家禽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 4、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要積極采取防霜凍、冰凍和大風措施,盡量減少損失; 寒潮紅色預警信號 24小時內最低氣溫將要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0℃,平均風力可達6級以上;或已經下降16℃以上,最低氣溫小于等于0℃,平均風力達6級以上,并可能持續。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寒潮應急和搶險工作; 2、進一步加強人員(尤其是老弱病人)的防寒保暖和防風工作; 3、農業、水產業、畜牧業等要積極采取防霜凍、冰凍和大風措施,盡量減少損失; 8、道路結冰 8.1特點及危害 當冬季雨雪天氣多時,極易造成地面積雪和道路結冰。在這樣的路況下,最容易發生汽車追尾事故,對道路交通影響較大。 8.2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道路結冰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道路結冰黃色預警信號 當路表溫度低于0℃,出現降水,12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 1、交通、公安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道路結冰應對準備工作; 2、駕駛人員應注意路況,安全行使; 3、行人外出盡量少騎自行車,注意防滑。 道路結冰橙色預警信號 當路表溫度低于0℃,出現降水,6小時內可能出現對交通有較大影響的道路結冰。 1、交通、公安等部門要按照職責做好道路結冰應急工作; 2、駕駛人員必須采取防滑措施,聽從指揮,慢速行使; 3、行人出門注意防滑。 道路結冰紅色預警信號 當路表溫度低于0℃,出現降水,2小時內可能出現或者已經出現對交通有影響的道路結冰。 1、交通、公安等部門做好道路結冰應急和搶險工作; 2、交通、公安等部門注意指揮和疏導行駛車輛; 3、人員盡量減少外出 。 9、暴雪 9.1特點及危害 暴雪是指在短時間內產生的大量降雪,它會給交通或者農牧業帶來一定的影響;倘長時間大量降雪造成大范圍積雪將會形成雪災。雪災的主要危害有:嚴重影響甚至破壞交通、通訊、輸電線路等生命線工程,對牧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造成威脅,引起牲畜死亡,導致畜牧業減產。雪災主要發生在穩定積雪地區和不穩定積雪山區,偶爾出現在瞬時積雪地區。我國的雪災可分為雪崩、風吹雪災害和牧區雪災三種類型。 四川省的川西高原易出現此種天氣。 9.2暴雪預警信號及防御指南 暴雪預警信號分四級,分別以藍色、黃色、橙色、紅色表示。 圖標 名稱 標準 防御指南 暴雪藍么預警信號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4毫米以上,或者已達4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農牧業有影響。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的準備工作;2、交通、鐵路、電力、通信等部門應當進行道路、鐵路、線路巡查維護,做好道路清掃和積雪融化工作;3、行人注意防寒防滑,駕駛人員小心駕駛,車輛應當采取防滑措施;4、農牧業等要儲備飼料,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準備;5、加固棚架等易被雪壓的臨時搭建物。 暴雪黃色預警信號 12小時內降雪量將達6毫米以上, 或者已達6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對交通或農牧業有影響。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措施; 2、其它同雪災藍色預警信號。 暴雪橙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0毫米以上, 或者已達10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應急工作; 2、減少不必要的戶外活動; 3、其它同雪災黃色預警信號。 暴雪紅色預警信號 6小時內降雪量將達15毫米以上, 或者已達15毫米以上且降雪持續,可能或者已經對交通或農牧業有較大影響。 1、政府及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做好防雪災和防凍害應急和搶險工作; 2、必要時停課、停業(除特殊行業外) 3、必要時關閉道路交通; 4、做好對牧區的救災救濟工作; 5、其它同雪災橙色預警信號。 三、地震災區高溫天氣對食品安全、飲用水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高溫天氣對食品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存活的重要因素之一。夏季氣溫升高,濕度大,適合各種致病微生物繁殖,食物易腐敗變質,造成人員食物中毒。夏季一直是食品衛生容易發生問題的季節,也是細菌性食物中毒事故的一個高發期。我國每年發生的細菌性食物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總數的30%~90%,中毒人數占食物中毒總人數的60%~90%。 另外,溫度過高也可加速冷飲食品的變質,如:果汁長期在20℃以上的環境條件下貯存,其中的氨基酸就會被破壞而產生抑制性物質,使果汁變為褐色。冷食在溫度高時可溶化,需低溫冷藏。保存冷飲食品的環境如溫度過大,一些固體飲料就會吸潮結塊、成團或潮解,亦可使細菌生長繁殖。 注意事項: 1.將食物放入冷藏室,保持食品新鮮,使細菌不易繁殖。 2.食用前經加熱徹底后再食用。 3.貯藏時做到生、熟食品分開保存。 4.吃剩的飯菜一定要及時放入冰箱冷藏。 5.對于葷菜和葷湯,食用后要加熱燒開,待冷卻后放入冰箱。 四川省地震災區在6-9月份是一年內的高溫高濕季節,易造成食物的變質,因此需要特別注意在此季節中的食品安全問題,謹防食物中毒的發生。 2、高溫天氣對飲用水安全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地震災害后,飲用水源的水一般含有大量泥沙,極易受人畜糞便和動畜殘尸等有機物污染。在高溫氣候條件下,可使致病微生物大量生長、繁殖,使水體腐敗、渾濁。若人們飲用了上述污染的水體,將會導致多種傳染病的發生與流行。 注意事項: 1.盡可能喝以下三種水:經過燒開的水、救災指揮部發放的瓶裝水或飲料、經救災指揮部認可的貼有直飲水標識的水(凈化設備現場制備或送來的桶裝水)。 2.缸、桶、盆、碗等盛水器具,要經常消毒,消毒后用干凈的水沖洗;洗衣服、洗澡、洗菜等洗滌用水應采用經過消毒的水、或經救災指揮部認可的貼有飲用水標識的水。 3.不喝被污染的水,不用污染的水漱口、洗菜等。 4.勸說人們共同保護生活飲用水水源及環境,在指定地點堆放生活垃圾、傾倒生活污水、大小便。 因此,在抗震救災期間必須首要做好飲水消毒。災區的有關衛生防疫部門應加強飲水衛生的監督、監測,在受災地區應有專人負責送藥,隨時檢測水質,以確保飲水安全衛生。 四、地震災區降水對地質災害、水庫、大壩、堰塞湖、道路交通等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1、降水對地質災害的影響 統計資料表明:1944-2006年,四川共發生500多起地質災害事件,其中成都、汶川、都江堰、平武、理縣等地震重災區共發生31起,其中滑坡11起,泥石流18起、崩塌2起。地震重災區泥石流災害占該地區地質災害發生總數的59%。5月12日強烈地震發生后,一些受地震影響已經松動的山體就更易發生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質災害。 影響滑坡、泥石流的因素很多,但降水始終是最重要的觸發因子,不僅是全部的泥石流,也是90%的滑坡和81%的崩塌災害的誘發因素。長時間降雨或短時局地強降雨除能直接產生洪澇造成災害外,還可以引發一些地質災害。降水能造成山洪暴發、山體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發生。 一、降水易引發山洪爆發 在山區小范圍內,當出現短時間的強烈暴雨,由于山坡的匯水面積較大,進入山谷后面積迅速縮小,匯積的雨水沿山谷向下游沖去,使下游河水在短時間內上漲幾米甚至十幾米,這就使在河邊行走的人猝不及防,被迅速上漲的洪水卷夾,造成人員傷亡,或沖走沿岸的牲畜,沖毀房屋或設施,造成財產損失。導致山洪暴發。 二、降水易引起山體滑坡 在山坡坡度較大的地方,由于前期地震使土質疏松,此后當又出現強降水時,整個土層便順著山坡向下滑落,導致山體滑坡,造成山坡下方的村落及建筑全部被土層淹埋,人民的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三、降水易導致泥石流爆發 在山坡及谷地原有大量的松散的土石,在暴雨洪水的夾帶下與洪水攪拌在一起向下游沖去,爆發泥石流災害。這種泥石流力量巨大,可以推倒大樹、房屋和其他建筑,淹沒良田和村莊,所經之地除了混濁泥漿和石塊外,其他蕩然無存。 岷江流域處于龍門山斷裂帶,地質構造比較復雜,地形高差大,松散固體物質多,地震重災區位于汶水、岷江兩岸,歷來是滑坡、泥石流的高發區。地震發生以后,強烈的振動荷載會導致山體愈加不穩定,誘發崩塌、滑坡等地質災害。特別是該地區即將進入主汛期(6-9月),發生強降水的概率加大,頻次加重,極易誘發大規模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因此,在今年暴雨季節來臨之前,山區或山谷地帶要做好準備,盡量不要在山洪暴發的河岸邊行走,更不要在滑坡和泥石流易發地區居住,以防不幸事故發生。 2、降水對水庫、大壩的影響 2008年5月21日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以后,地震災區又陸續發生了數千次的余震,這給地震災區的水利設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在這個時期,如果出現降水,從總體上說,對地震災區的水庫、大壩等水利基礎設施是不利的。 首先,水庫上游及周邊的降水會陸續匯集到庫區,從而增大水庫的蓄水量,抬升水位,這將給已經遭受地震破壞的水庫大壩帶來更大的壓力,嚴重時會發生漫提甚至垮壩。另一方面,由于雨水的沖刷和侵蝕,使得一些受地震影響已經松動的山體發生泥石流、滑坡、崩塌等次生地質災害,直接影響到災區水庫、大壩等水利基礎設施的安全。 因此,我們需要密切監視雨情和水情的發展,根據天氣形勢的變化,合理科學地控制水庫的庫容量,加強預報和巡防,及時除險加固;特別是對于存在垮壩風險的水庫要采取泄洪、騰空庫容等措施,對于下游的人民群眾,必須要及時組織轉移。 3、降水對堰塞湖的影響 堰塞湖是指地震后引起的大規模山體滑坡,河水沖擊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積、堵截河谷或河床后貯水而形成的湖泊。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遠不變的,它們也會受沖刷、侵蝕、溶解、崩塌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壞,湖水便漫溢而出,傾瀉而下,形成洪災,極其危險。 地震給四川地震災區各河流上形成了多個堰塞湖。岷江兩岸出現的滑坡、泥石流容易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堰塞湖范圍會因為下大雨而不斷擴大,而一旦上游降水強度大,來水快,湖中蓄積的水壓過大,堰塞湖容易出現潰決。若決堰或坍塌,洪水咆哮,席卷而出,其對所經之處的摧毀力,甚至不亞于地震本身。 震區進入主汛期(6-9月)后,發生強降水的概率加大,頻次加重,極易造成堰塞湖潰決,形成大范圍的洪澇災害,對下游的成都平原及岷江流域的電站造成嚴重威脅,要注意做好震損水庫險情排查和應急除險工作。 4、降水對道路交通的影響 地震導致四川省阿壩州汶川、理縣、茂縣、黑水、小金、松潘、九寨溝等縣道路損毀嚴重,交通阻斷,橋梁涵洞出現嚴重裂縫,重災縣道路更是遭到毀滅性破壞,嚴重影響了救援人員和物資的運送。這個時期出現降水,從總體上說是不利的。 首先降水將會使得路面濕滑,減小了路面摩擦系數;同時降水也會明顯地降低道路的能見度,充沛的水汽甚至還會造成大霧天氣,這些都給運輸車輛的行駛帶來安全隱患。另一方面,地震災區海拔較高,周圍有眾多山體圍繞,地形復雜。地震使得道路周圍山體的巖層、土層結構遭到破壞,形成了許多具有隱患的滑坡體,加之余震不斷,一旦出現較強的降雨,極易出現山體滑坡、塌方、泥石流的次生地質災害,給災區道路帶來嚴重威脅。此外,降水也會給道路搶通施工作業帶來一些不利影響。 因此,道路交通決策和管理部門需要根據最新的道路路況信息,結合天氣形勢的變化,合理部署、調度抗震救災車輛;同時相關部分應組織力量對災區的主要公路進行拉網式的安全大排查,主要排查公路、橋涵、公路附屬設施、行道樹等,及時發現威脅交通道路的隱患,并采取相應措施,確保公路的安全暢通。另外,駕駛員在行駛時也應保持車距、控制車速,聽從指揮,在危險路段需查明情況后有序通行。 五、天氣對人的影響 1、夏季情感障礙癥 據統計,在如今正常的人群中,約有16%的人會在夏季莫名其妙地出現情緒和行為異常。據研究表明,人的情緒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尤其當氣溫超過35℃、日照超過12小時、濕度高于80%時,氣象因子對人體下丘腦的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就明顯增強。這種夏季情感障礙的發生,除了與氣象因子的變化有關外,還與人的出汗多少,以及睡眠時間和飲食不足有關。精神病學家的研究也發現,當暖流入侵時,精神病人起床徘徊、無法入睡的情況顯著增加,情緒變化、躁動不安、叫罵、摔東西、自虐(含自殺)的幾率也比平常高出許多。 因此,在酷暑難耐的盛夏之時,專家提醒人們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是做好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 四川地震災區的人民剛剛經受到失去親人和家園的痛苦,心靈上受到嚴重的創傷。隨著夏季的到來,震區的高溫高濕天氣將明顯增多,因此,災區人民要注意調整好自己的情緒,防范因季節的變化造成的不利影響。 2、伏天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進入三伏天后,氣溫一天比一天高,有時溫度雖然不是很高,但濕度很大,人們感覺還是高溫難耐。在這種天氣里,由于人體出汗多,往往會導致體內電解質大量流失,造成中樞神經、心血管、胃腸道正常調節失靈,引發不良反應,有時還會出現胸悶、口干、發熱等不適癥狀,嚴重的會出現中暑。 夏天出現的35℃以上的持續高溫天氣是心力衰竭的高危因素。1980年,熱浪襲擊美國堪薩斯城,因充血性心力衰竭死亡的人數較平時猛增一倍以上。 當滾滾熱浪襲來時,要加強各項防暑降溫工作,對容易發生心力衰竭的人予以重點防護。 措施:首先應該多注意保持自然通風,不要長時間呆在靜止而封閉的汽車或房間里;要多洗澡,經常用蘸過涼水的小毛巾擦拭身體,幫助汗水離開人體。其次要補充水分,以新鮮的溫開水或鹽水為好。再次要休息好,減少戶外活動,當必須做戶外活動時,最好選擇清晨及黃昏的時候,尤其是老年人和孩子要減少活動,以免再給身體增加負擔,不論在戶外從事什么活動,應該盡量放慢速度。 據統計,地震災區夏季6—8月各旬氣溫在21—24℃之間,白天最高氣溫平均為33℃,極端最高可達37℃以上。成都、樂山、南充、達州、綿陽、遂寧、內江、宜賓、瀘州、西昌等在歷史上都出現過35℃以上的高溫天氣,地震災區的綿陽、成都曾有過37.2℃和35.5℃的高溫。從5月開始各旬平均氣溫呈逐漸升高的趨勢,8月上旬達到最高。隨著天氣越來越熱,加之四川盆地一年四季均較潮潤,因此災區人民一定要注意防范夏季高溫高濕的天氣影響,謹防中暑。 3、防雷擊 春夏之交及初秋季節,強對流活動頻繁,常常在一到兩個小時內對流云發展,烏云壓城、狂風四起、電閃雷鳴,隨后一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雷電天氣一般來得急,人們或在野外活動者來不及躲避則遭雷擊,便發生傷亡。 (1)室內預防雷擊措施:①電視機的室外天線在雷雨天要與電視機脫離,與接地線連接;②雷雨天氣應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③雷暴時,盡量暫時不用電器,最好拔掉電源插頭。不打電話和手機,不要靠近室內的金屬設備如暖氣片、自來水管、下水管; ④不要穿潮濕的衣服,不要靠近潮濕的墻壁。 (2)室外避免雷擊措施:①為了防止雷擊事故和跨步電壓傷人,要遠離建筑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②要遠離各種天線、電線桿、高塔煙囪、旗桿,如有條件應進入有寬大金屬構架、有防雷設施的建筑物或金屬殼的汽車和船只,帆布篷車和拖拉車、摩托車等在雷電發生時是比較危險的,應盡快離開; ③應盡量離開山丘、海濱、河邊、池塘旁;應盡快離開鐵絲網、金屬曬衣繩、孤獨的樹木和沒有防雷裝置的孤獨的建筑物等;④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里行走,在外時應穿塑料材質等不浸水的雨衣,不要騎在牲畜上或自行車上行走,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如鐵鍬、鋤頭扛在肩上。 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發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即躺倒在地,或選擇低洼處蹲下,雙腳并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盡量縮小暴露面。 四川省雷暴天氣主要出現在4—10月份,且山區多于平原。因此,地震重災區的汶川、北川、理縣等山區縣(市)更需加強降雷措施,以防雷擊,造成人員和財產的損失。 4、霧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霧懸浮于低空近地層,因而能凝聚大氣環境中各種污染物質,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粉塵、臭氧等,霧不僅影響交通,更重要的是它對人體的危害極大。霧滴中的二氧化碳對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呼吸道變窄;霧滴中的二氧化氮,可引起急性哮喘病發作;高濃度的臭氧使肺部嚴重受損,使心血管、呼吸系統疾病患者病情加重。長期吸入附著各種污染物的霧氣,對幼兒及青少年的生長發育有一定影響。因此,在霧天應特別注意以下幾點:(1)不要在霧中晨練,更不要在霧中做劇烈運動。(2)霧天能見度低,有時路面濕滑,應注意行路安全。(3)年老體弱者,心血管及呼吸道疾病患者以及幼兒應減少外出,避免發生意外或病情加重。 四川東部盆地全年日照時數比西南山地少一倍,盆地上空常會有霧出現。成都平原的人們應注意防范霧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5、寒冷對人的影響及注意事項 在寒冷天氣的刺激下,人體血壓上升,高血壓、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發病率和加重率升高。寒冷還會誘發胃潰瘍、關節炎等疾病,劇烈降溫往往引起感冒、哮喘、心腦血管等疾病的爆發,還會造成流感流行。長時間暴露在寒冷天氣下還可能使體溫降低,造成死亡。 寒冷天氣會使居民和部分公共場所因取暖而造成對電力、燃氣燃油的需求突然增加,低溫天氣亦有可能使部分地區道路凝凍、積冰,影響交通物流安全。 川西高原主體部分年平均氣溫<8℃;一月平均氣溫-5℃左右,全年無夏,冬季漫長。上述地區的人們在冬季應注意保暖,防止因寒冷所造成的損失。 六、民眾獲取天氣預報的途徑 一般情況下,民眾可以通過報紙、廣播、電視、電話(12121、96121)、電子顯示屏、手機短信以及官方網站等,均可在第一時間獲取天氣預報。 中國氣象局要求各級氣象部門加強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設施建設,特別是關注邊偏遠山區、社會弱勢群體,如學校、幼兒園、敬老院、農村的預警信號傳播設施建設,努力使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盡可能覆蓋可能受影響的群體。同時,加強與廣電、電信、城建等部門的合作,利用電視臺和電臺插播、手機短信、城區顯著位置的電子廣告牌等設施及時發布預警信號信息,保證預警信號通信傳遞正確、渠道暢通、播發及時。 1、中國天氣在線 「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中國天氣在線」是中央氣象臺1998年設計和運作的官方氣象網站,使用該網站非常簡單,只需在瀏覽器的網址內鍵入http://www.nmc.gov.cn/nmc 即可。 因為官方氣象機構擁有嚴謹的氣象觀測網絡和預報程序,所以「中國氣象局中央氣象臺?中國天氣在線」發布的天氣預報極具權威和可靠性。公眾可以極為方便地查尋各種災害性天氣的預報預警產品,例如熱帶氣旋、森林火險、警報與公報等。同時,對公眾關注的氣象焦點問題,均在第一時間內發布于網站的天氣聚集欄目中。 2、問天網 “問天網”是大陸首家多角度地、全方位地為世界華人群體提供Internet氣象信息科技服務的垂直性中文網站,主打信息產品有氣象預報、數值產品和有償氣象服務。“問天網”的全部氣象信息由國內最權威的氣象信息發布機構——中央氣象臺授權。為政府、機構、社會公眾和商業群體提供綜合公眾天氣預報、“CCTV天氣預報”節目視頻點播、個性化的天氣服務、商業氣象頻道、生活氣象頻道、旅游氣象頻道、氣象熱點等欄目的綜合性的、全方位的氣象信息服務的數字門戶。內容涵蓋了公眾天氣服務與有償專業服務的方方面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趙鵬

趙鵬

執業證號:

11402201710315692

山西得民律師事務所

簡介:

法律是一門社會科學,也是一門經驗科學,它不僅需要優秀的知識更需要眾多的辦案經驗。才能對一個案件進行準確的把握和分析。 本人先后進行過長達八年的法律學習,以及五年的法院工作。相信可以勝任。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趙鵬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外非政府組織境內活動管理法(2017修正)

2017-11-04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2018修訂)

2018-04-27

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訂)

2004-08-28

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2010年修正)

2010-03-14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鄉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5-06-30

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1999-06-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領事條約》的決定

2000-04-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改革工商稅制發布有關稅收條例草案試行的決定

1984-09-1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武漢、九江、蕪湖港對外國籍船舶開放的決定

1991-10-30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縣級人民代表大會代表選舉時間的決定

1997-07-03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律師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2-29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11-27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

學校體育工作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血液制品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

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

建設工程安全生產管理條例

2003-11-24

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2017)

2017-05-28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

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2011年)

2011-07-19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寧夏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建設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1970-01-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

2013-03-25

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

國務院關于城市優先發展公共交通的指導意見

2012-12-29

對外勞務合作管理條例

2012-06-04

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乳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2010-09-16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宁县| 崇州市| 乌兰县| 那曲县| 应用必备| 桑日县| 聂拉木县| 奉新县| 峨眉山市| 虹口区| 大邑县| 巴马| 西华县| 岢岚县| 潞西市| 大庆市| 雷波县| 吐鲁番市| 耒阳市| 竹北市| 邹城市| 永年县| 菏泽市| 永登县| 赣榆县| 开江县| 贡山| 福清市| 恩平市| 安多县| 福贡县| 武定县| 秀山| 翼城县| 宁化县| 漳浦县| 诏安县| 全椒县| 胶州市| 孟津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