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是指為了競爭或個人目的,通過不正當的方法來獲取、泄露或使用他人商業秘密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10條規定,經營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業秘密:以盜竊、利誘、脅迫或者其他不正當手段獲得權利人的商業秘密;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以前項手段獲取的權利人的商業秘密;違反約定或者違反權利人有關保守商業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許他人使用其掌握的商業秘密。還規定,第三人明知或者應知上述所列違法行為,獲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的商業秘密,視其侵犯商業秘密。從實踐中來看,侵犯商業秘密行為有多種形式有:
1.盜竊商業秘密。盜竊商業秘密是一種極不道德的商業行為。從盜竊行為的主體來看,一種是公司內部的雇員盜竊其雇主的商業秘密以后,轉賣給每三者,從中牟取不義之財。另一種是公司外部人員盜竊商業秘密自用,以便與權利人進行競爭。這兩類人員是公司商業秘密的現實與潛在威脅。而大多數企業家,往往是把眼睛盯住其組織以外的那些人。這是因為,一般人總是容易接受來自外部的危險而不愿意承認來自內部的威脅。事實上,公司內部的雇員卻是公司商業秘密最大的危脅。從國外統計資料來看,歷來由公司內部雇員盜竊商業秘密的案例總是多于外部人員。公司內部雇員之所以是公司商業秘密的最大危脅,主要原因是公司雇員極易接近商業秘密。他們可以利用正常工作之便,有預謀或沒有預謀地獲得公司商業秘密,然后落入出競爭者手中。這種失竊行為往往難以預測和控制。
2.了解或掌握商業秘密的有關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擅自泄露或允許他人使用其所了解或掌握的受雇單位的商業秘密。這是一種不可饒恕的工作作風,是一種嚴重的工作失誤。
3.了解他人商業秘密后,未經權利人許可,擅自在公開媒體上宣傳,泄露其所了解的商業秘密。這是一種對權利人不負責任的侵犯商業秘密的違法行為。
4.明知第三者獲得的商業秘密是通過不正當手段達到的,但仍然給第三者一定好處,從而索取該商業秘密,以便獲得更多的暴利;中介機構明知他人的商業秘密為非法所得,仍為其代理轉讓。
5.個別企業主管單位或行業協會,不遵守法律、法規的規定,違背下屬企業的意愿,強迫擁有商業秘密的下屬企業將所擁有的商業秘密無償傳播給其他下屬企業。
6.某些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擅自將其在業務工作中了解到的商業秘密泄露給外界。
從商業道德這個角度來看,任何侵犯商業秘密的行為,都是不道德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涉外婚姻財產分割方式有哪些
2020-12-10政府制定的律師服務收費如何確定
2020-11-25婚姻法律師收費標準是多少
2021-02-16一方重病可以離婚嗎
2020-12-29夫妻一方在另一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所借的債務屬于夫妻共同債務嗎
2020-12-30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哪些情形禁止結婚,干涉結婚違法嗎
2020-11-19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代位繼承的定義
2021-02-13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土地確權后如果有爭議怎么辦
2020-11-15房主房產證不滿兩年如何過戶
2020-12-12員工曠工多久算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17勞動關系轉移三方協議
2020-12-11勞務派遣是什么意思
2020-12-08車買過的交強險和商業險能退嗎
2021-03-11產品責任險中保險公司不承擔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1-03-03這不是無效保險合同
2020-11-11保險公司對醉酒駕車者是否承擔
2020-11-08快速理賠需要帶什么,流程是怎樣的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