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權代理的法律后果分為幾種
《合同法》第48條和第49條也對無權代理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根據(jù)這些規(guī)定,無權代理將會因不同情形而產生如下法律后果:
首先,對于行為人實施的無權代理行為,被代理人有權根據(jù)自己的利益決定是否予以追認,相對人也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如果被代理人予以追認的,代理人欠缺的代理權就得以彌補,無權代理因此而轉化為有權代理,其法律后果應由被代理人承擔。如果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即不能發(fā)生有權代理的效力,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由實施無權代理的行為人自行承擔。被代理人的追認行為,既可以向無權代理人為之,也可以向與無權代理人從事法律行為的第三人作出。追認行為通常應以明示的方式作出,也即通過口頭形式或者書面形式,明確地向行為人或第三人表示承認無權代理行為。不過,被代理人雖未明確表示追認,但其通過自己的行為表示追認的,例如主動履行無權代理人與第三人訂立的合同中規(guī)定的債務或者行使其中規(guī)定的債權,也應產生追認的效力。被代理人享有的追認權,性質上屬于形成權,一經作出即產生法律效力,嗣后被代理人不得主張撤銷。
其次,《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后段規(guī)定: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據(jù)此規(guī)定,被代理人知道無權代理人從事無權代理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被代理人同意其無權代理行為,相應的法律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擔。然而,按照《合同法》第48條第2款有解沒的規(guī)定,對于無權代理行為,相對人可以催告被代理人在一個月內予以追認。被代理人未作表示的,視為拒絕追認。據(jù)此規(guī)定,被代理人知道無權代理人從事無權代理行為而未作追認表示或者否認表示的,視為被代理人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由此產生的一切法律后果由行為人自行承擔。可見,在被代理人對無權代理行為未作否認表示的問題上,《民法通則》和《合同法》規(guī)定了截然相反的法律效果。對于這一問題,由于《合同法》既是特別法又是新法,《民法通則》既是普通法又是舊法,因此無論是按照特別法優(yōu)于普通法的原則還是新法優(yōu)于舊法的原則,都應首先適用《合同法》的規(guī)定,而不應適用《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但要看到,《合同法》第48條的規(guī)定僅僅適用于無權代理人與第三人訂立合同這一情況。如果無權代理人并未與第三人訂立合同,而是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從事單方法律行為的,對于被代理人明知無權代理的事實而未作否認表示的問題,就不能適用《合同法》第48條的規(guī)定,而只能適用《民法通則》第66條的規(guī)定,也即視為被代理人同意行為人的無權代理行為。
再次,根據(jù)《合同法》第48條第2款后段的規(guī)定,對于無權代理人與相對人訂立的合同,在被代理人表示追認之前,善意相對人有撤銷該合同的權利。所謂善意相對人,是指相對人不知道也不應知道代理人沒有代理權。善意相對人的撤銷權,應當在被代理人表示追認之前行使。如果被代理人已經追認或者拒絕追認無權代理行為,相對人即不得再行使撤銷權。相對人撤銷合同的意思表示,通常應當向被代理人作出。當然,如果善意相對人撤銷該合同的,因追認的對象不復存在,被代理人就不得再行使追認權,因而也無需對相對人承擔法律責任。最后,根據(jù)《合同法》第49條的規(guī)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名義訂立合同,相對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該代理行為有效。于此情形,無論被代理人是否表示追認,該代理行為都確定有效,相應地,由此產生的法律后果應由被代理人承擔。
無權代理的情形有哪些
所謂無權代理,是指沒有代理權的人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代理行為。無權代理與有權代理相比較,除了代理人沒有代理權之外,其他方面并無差別。例如,倘若行為人以自己的名義與第三人從事法律行為,就不屬于無權代理。根據(jù)《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和《合同法》第48條第1款的規(guī)定,無權代理包括三種情形:
第一,行為人沒有代理權的無權代理,即行為人雖然實施了代理行為,但并沒有代理權。
第二,行為人雖有代理權,但超越了代理權限范圍的無權代理,即行為人越權代理。
第三,代理權終止以后,行為人仍然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代理行為的無權代理。
從這三種無權代理的情形來看,第三種情況實際上可以歸人第一種情況之中,因為在代理權終止以后,行為人就喪失了代理權,故其以被代理人的名義實施的代理行為,就構成沒有代理權的無權代理。不過,在第三種情況下,由于代理人曾經享有過代理權,所以,代理人在代理權終止后實施的無權代理行為,比在第一種情況下更容易成立表見代理。在無權代理的情況下,雖然代理人并沒有代理權,但其代理行為有可能對被代理人帶來利益。如果不區(qū)分具體情況,將所有的無權代理行為都宣告無效,有時候會不利于保護被代理人的利益。有鑒于此,《民法通則》第66條第1款規(guī)定: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的行為,只有經過被代理人的追認,被代理人才承擔民事責任。未經追認的行為,由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本人知道他人以本人名義實施民事行為而不作否認表示的,視為同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冊資金可以更改嗎
2021-02-02樂清市檢察院依法批捕“女孩滴滴順風車遇害案”犯罪嫌疑人鐘某
2021-01-01刑事案件調解撤案條件是什么
2021-02-20治安處罰的種類是什么
2021-01-20流產期間能辭退嗎
2021-03-02酒駕和醉駕的區(qū)別
2020-12-15黨紀處分申訴期限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1-13執(zhí)行異議之訴應向哪個法院起訴
2021-01-16老人已去世能要贍養(yǎng)費嗎
2020-12-29兒子死后賠償款能當贍養(yǎng)費嗎
2021-01-12外聘員工發(fā)生工傷單位怎么處理
2021-02-17怎樣擬定婚前協(xié)議才會有效
2020-11-13代理合同的法律責任是什么
2020-12-14應該如何挑選房屋中介
2020-11-26房地產開發(fā)用地概念和類型
2021-01-25離職補償金標準按照應發(fā)嗎
2021-02-15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不經被保險人同意能解除保險合同嗎
2020-11-29保險合同的成立意味著什么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