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老人時應怎樣保護自己?
救助前建議做好取證
“老人跌倒不急于扶起,有條件時先電話咨詢急救醫生,再進行早期處置,避免二次損害。”律師表示,看到老人跌倒,一定要救,當事者要認真觀察老人的情況,有條件時先電話咨詢急救醫生,然后再進行早期處置。根據衛生部公布《老年人跌倒干預技術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況進行處理,如老人意識清楚,救助者應詢問老年人跌倒情況及對跌倒過程是否有記憶;如不能記起,可能為暈厥或腦血管意外,應立即護送老人到醫院或打急救電話,并嘗試呼救看看附近有沒有醫療專業人士。
律師表示,結合社會現實,在救助摔倒老人之前,可參考醫護人員不得不面對的“舉證倒置”制度,在救治前要做好取證。在幫扶跌倒老人時,可以尋求第三者的幫忙,共同施救,或者是尋求第三者的相關信息,留作證人。只要信息完整,事件的真相就可以完全還原,救助者才能擺脫遭遇被誣告的可能。
“除人證外,還應拍攝記錄施救過程,可以作為日后維護權益的證據”肖*東說,除了尋求人證外,還要盡可能保留物證,利用手機、數碼相機等攝影器材,可以拍攝照片,留下現場原狀,或者是拍攝視頻、錄音等留下施救的過程,并記錄證人聯系方式。或者可以留意事件發生的現場,周圍有無攝像頭等監控設施,也可以當做日后維護權益的證據。只有這樣,救助者在自己舉手之勞之外不會有更大的風險。由于信息對稱,被救助者也無法將責任轉嫁給救助者。
只有證明確有侵害行為,才能擔責
律師表示,現行法律證據規則規定的“誰主張,誰舉證”的舉證負擔原則。一旦救助者被誣告,首先應堅持“誰主張誰舉證”的訴訟原則,要訛詐好人的人自己拿出證據來。在無法查明事實真相,雙方當事人也無法證明自己的證據有更強的證明力的案件中,直接推定救助者不是肇事者,要證明救助者就是肇事者的證明責任由受救助者承擔。在無法證明的情況下,不能適用公平責任,而應當認定救助者無責任。
雖然《民法通則》第132條規定,“當事人對造成損害都沒有過錯的,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由當事人分擔民事責任。”但將該條適用于一般侵權行為的結果,導致施救人沒有過錯、或被救人不能證明施救人有過錯時,可以通過證明自己沒有過錯來求得部分賠償,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在原告無法證明被告(施救人)實施了侵害行為的情況下,法院不能援引民法通則第132條作出由被告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責任的判決,也不得強迫被告接受調解。
“當事人不要承擔自證清白的責任,那是被救者應該承擔的責任,從司法程序上看,雙方就爭議事實皆不能證明而導致‘事實不清’的,摔倒者應承擔對其不利的法律責任。接受救援者狀告施救人侵權,應當依據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的規定,具備以下四個方面的要件:(1)被告(施救人)有過失;(2)自己有損失;(3)被告實施了侵害行為;(4)侵害行為與其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方能贏得訴訟獲得賠償。如果接受救援者(原告)在上述四個方面的要件中有一個不能舉證證明,將承擔敗訴的后果。”肖*東表示。
律師表示,“扶老人被訛詐”等不斷被大規模的報道后,也會形成對惡意碰瓷的客觀鼓勵。某些人預期自己只要提出賠償請求,法院在救助者沒法證明自己不是肇事者的情形下,極有可能讓救助者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誣告之所以時常發生,是因為獲得賠償的幾率很高,而承擔的責任與道德成本卻很低。法院處理的結果常常是以“莫須有”的姿態,勒令救助人賠付部分甚至全部醫療費用。而對于白發蒼蒼的老人們犯下的錯誤,人們更傾向于寬容、諒解,律師表示社會應該讓惡意訛詐者得到應有的懲處和譴責。
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在本網進行律師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做傷殘鑒定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2監事屬于董事會成員嗎
2021-01-05發生交通事故致人傷殘,傷殘鑒定費由誰承擔
2021-03-16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行政訴訟超過半年沒有結案怎么辦
2021-01-03政府回購房可以贈與他人嗎,政府回購房如何贈與他人
2021-01-04勞動合同期限怎么填
2021-01-02如果公司倒閉不同意調離其他崗位有賠償嗎
2020-12-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標準
2020-11-08如何兌現投保人與保險人對保險合同的履行職責
2020-12-27游客如何投保境外旅游保險
2021-01-23人身保險合同樣本是怎樣的
2020-12-01意外傷害保險,猝死是否理賠
2020-11-15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代簽名出事后賴賬 保險公司多事食苦果
2021-02-17對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不服怎么辦
2021-01-06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怎么改
2021-01-19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醉酒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進行理賠
2021-02-03保險公估人的職能
2020-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