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間借貸的法律效力有哪些
(一)企業之間的借貸行為因違背相關法律規定,有可能被認定為無效。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貸款通則》“第六十一條各級行政部門和企事業單位、供銷合作社等合作經濟組織、農村合作基金會和其他基金會,不得經營存貸款等金融業務。企業之間不得違反國家規定辦理借貸或者變相借貸融資業務。”及《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企業借貸合同借款方逾期不歸還借款的應如何處理問題的批復》“企業借貸合同違反有關金融法規,屬無效合同……”的規定,企業之間不得辦理借貸或變相借貸融資業務,企業之間簽訂的這種合同為無效合同。如:約定不論盈虧一方均固定收回本息的聯營行為;約定一方向企業投資,但不論企業是否盈利,均固定收回本息的投資行為等,在實踐中都將會被認為是變相借貸行為而歸于無效。
(二)企業獲得金融機構貸款以后轉貸的,有可能觸犯法律關于高額轉貸的禁止性規定,被認定為無效并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企業從金融機構獲得借款,本身就是為了滿足自身的資金需求。如果企業在獲得借款以后,高額轉貸牟利,擾亂金融秩序,危害國家金融安全,違背企業借貸的初衷,不但借貸行為本身無效,而且將有可能觸犯刑律,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
(三)企業與公民之間以借貸為名,進行非法集資或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的行為無效。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第一條:“公民之間的借貸糾紛公司與法人之間的借貸糾紛以及公民與其他組織之間的借貸糾紛,應作為借貸案件受理。”的規定,企業與公民之間的借貸行為原則上是有效的。此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如何確認公民與企業之間借貸行為效力問題的批復》對企業與公民之間的借貸效力進一步做了明確和細化:“公民與非金融企業(以下簡稱企業)之間的借貸屬于民間借貸。只要雙方當事人意思表示真實即可認定有效。但是,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認定無效:(一)企業以借貸名義向職工非法集資;(二)企業以借貸名義非法向社會集資;(三)企業以借貸名義向社會公眾發放貸款;(四)其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行為……。”因此,如果企業與公民之間以借貸為名,進行非法集資或發放貸款,也將被依法認定為無效。
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實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所以需要我們具體是分析。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引用網絡上句子算侵權嗎
2021-03-26改正違法行為適用于哪些情形
2021-01-08沒有經營許可證進行經營的行為構成犯罪嗎
2021-01-21違規造成的工傷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16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怎么取證沒有贍養老人
2020-11-15競業合同里沒有補償金有效嗎
2021-03-01租客物品如何提存
2020-12-01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勞動者如何單方請求解除競業限制
2021-03-15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保險索賠時間不可過長
2021-01-07計算出口產品責任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3-01建立和完善工程保險的必要性具體是怎樣的
2020-12-21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保險糾紛非訴和解案
2021-02-03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保險的損失補償原則問題
202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