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翁牛特旗律師 義烏律師 吳中區律師 巨鹿縣律師 吳興區律師 清溪鎮律師 路北區律師
不管是怎樣的合同,在當事人簽字之后其實都是有可能出現合同無效的情況,從而導致合同不具有法律效力。那具體針說到贈與合同上面,大家知道法律中規定的贈與合同無效的情形都有哪些嗎?律霸小編馬上為你做分析解答。
我國《合同法》第52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無效:
(1)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2)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3)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4)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5)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具體而言:
一、以欺詐、脅迫手段訂立合同,損害國家利益
根據《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68條之規定,所謂欺詐是指一方當事人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使對方當事人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因欺詐而訂立的合同,是在受欺詐人因欺詐行為發生錯誤認識而作意思表示的基礎上產生的。因欺詐而為的民事行為,是行為人在他方有意的欺詐下陷于某種錯誤認識而為的民事行為。
第69條的規定,所謂脅迫,是以給公民及其親友的生命健康、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或者以給法人的榮譽、名譽、財產等造成損害為要挾,迫使相對方作出違背真實意思表示的行為。脅迫也是影響合同效力的原因之一。
依《合同法》第52條規定,一方以欺詐、脅迫等手段訂立的合同,只有在有損國家利益時,該合同才為無效。
二、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
所謂惡意串通,是指當事人為實現某種目的,串通一氣,共同實施訂立合同的民事行為,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損害的違法行為。
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司法實踐中并不少見,諸如,債務人為規避強制執行,而與相對方訂立虛偽的買
賣合同、虛偽抵押合同或虛偽贈與合同等;代理人與第三人勾結而訂立合同,損害被代理人的利益的行為,亦為典型的惡意串通行為。該類合同損害了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因而也具有違法性,對社會危害也大,所以《合同法》將《民法通則》第58條第1款第(4)項所規定的“惡意串通,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為無效,納入到無效合同之中,以維護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維護正常的合同交易。
惡意串通而訂立的合同,其構成要件是:
1、當事人在主觀上具有惡意性。即明知或者知其行為會造成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利益的損害,而故意為之。
2、當事人之間具有串通性。串通是指相互串連、勾通,使當事人之間在行為的動機、目的、行為以及行為的結果上達成一致,使共同的目的得到實現。在實現非法目的的意思表示達成一致后,當事人約定互相配合或者共同實施該種合同行為。
3、雙方當事人串通實施的行為損害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惡意串通的結果,應當是國家、集體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法律并不禁止當事人在合同的訂立和履行中獲得利益。但是,如果雙方當事人在謀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時而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的利益的時候,法律就要進行干預。
惡意串通所訂立的合同,是絕對無效的合同,不能按照《合同法》
第58條規定的一般的絕對無效合同的原則處理,而是按照《合同法》
第59條的規定,將雙方當事人因該合同所取得的財產,收歸國有或者返還集體或者個人。
三、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也稱為隱匿行為,是指當事人通過實施合法的行為來掩蓋其真實的非法目的,或者實施的行為在形式上是合法的,但是在內容上是非法的行為。
當事人實施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的行為,當事人在行為的外在表現形式上,并不是違反法律的。但是這個形式并不是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當事人的真實意圖,而是通過這樣的合法形式,來掩蓋和達到其真實的非法目的。因此,對于這種隱匿行為,應當區分其外在形式與真實意圖,準確認定當事人所實施的合同行為的效力。
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而訂立的合同,應當具備下列要件:一是當事人所要達到的真實目的或者其手段必須是法律或者行政法規所禁止的;二是合同的當事人具有規避法律的故意;三是當事人為規避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而采用了合法的形式對非法目的進行了掩蓋。
四、損害社會公共利益
在法律、行政法規無明確規定,但合同又明顯地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時,可以適用“損害社會公共利益”條款確認合同無效。
五、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
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的合同,是指當事人在訂約目的、訂約內容都違反法律和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合同。《合同法解釋》第4條明確規定:“合同法實施以后,人民法院確認合同無效,應當以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法律和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為依據,不得以地方性法規、行政規章為依據。”
需要說明的是,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的合同,不管當事人在主觀上是故意所為,還是過失所致,只要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則就確認該合同無效。
嚴格來講,我國并沒有針對贈與合同無效的情形做出專門的規定,因此判斷贈與合同是否無效,就只能通過《合同法》中的一般規定進行分析了。而此時要是發現贈與合同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話,則就可以認定該合同無效。
贈與合同中常見問題有哪些
贈與合同是諾成合同嗎?
房屋贈與合同是否能夠撤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四級醫療事故有無精神撫慰金?
2021-01-30四級醫療事故賠償標準
2021-02-15職業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法院判決沒收個人財產怎樣執行
2020-12-16一審不服上訴費用規定
2021-03-24框架合同是否需要約定有效期
2021-02-23老人在商場摔傷責任該由誰來承擔
2020-11-22集資房轉讓時應注意什么
2021-02-18借調工作后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1-19勞動保護的措施有哪些
2021-01-05離職時單位要求簽保密協議合法嗎
2021-03-02公司裁員沒有提前一個月通知怎么賠償
2021-02-22人壽保險理賠指南的各種規定
2020-12-01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被保險人交通肇事逃逸保險公司是否需要賠償
2020-12-25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廠房失火無保險怎么辦
2021-02-02保險單車架號錯了理賠怎么進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