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甚多交易難免需要締約合同,以保障合法公正的權益。但已經締約的合同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導致合同無效或者撤銷。那么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責任屬于哪方?其構成的條件是什么?遵循怎樣的賠償原則?律霸為您解答。
一、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要件
(一)損失事實的存在。
所謂損失事實的存在,是指當事人確因合同無效或被撤銷而遭受了損失。損失必須是實際發生且可以確定的,而不是當事人主觀臆斷和設想的。當事人一方要主張損失賠償,必須要證明損失事實的實際存在。因合同被確認無效或被撤銷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兩方面:
1、在合同訂立過程中當事人所受的損失。如一方欺騙他人,聲稱預出售某屋,實際上并無該屋。相對人出于對其的信賴,為了訂約購買該屋而支付了各種費用,蒙受了極大的損失。該合同因欺詐而宣告無效,相對人在訂約中蒙受的損失即是在合同訂立中所受的損失。
2、合同在履行中當事人所受的損失。例如在前例中,買賣雙方訂立合同以后,買受人為了籌款購買該屋而被迫出售自己的房屋或其他財產,遭受多種損失。這種損失是為履行合同而花費的,因此屬于履行合同所受的損失。如果合同被撤銷,則受害的一方有權要求損失賠償。一般來說,訂約中的損失與履約中的損失是密切聯系在一起。如果合同并未履行,則可能只存在訂約中的損失,不存在履約中的損失。在審判實踐中,常常是只要有過錯的一方賠償對方因履行無效或可撤銷的合同而遭受的損失,就不要求其賠償訂約中的損失,這顯然不利于充分保護受害人的利益和制裁不法行為。因而,這種做法是不妥當的。
(二)賠償義務人具有過錯。
《民法通則》第61條的規定:“有過錯的一方應當賠償對方因此所受的損失,雙方都有過錯的,應當各自承擔相應的責任。”由此可見,損失賠償的重要要件是賠償義務人具有過錯。過錯的表現形式有多種,例如違反了現行法律和行政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采取欺詐、脅迫等方法迫使對方與自己訂立合同等。在確定合同當事人的過錯時要區分以下三種情況:首先,如果是雙方都有過錯,應適用過錯相抵原則,即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來確定其相應的賠償責任。例如一方是故意而另一方僅為過失,則故意一方的責任大于過失一方的責任。如果過錯相當且損失大體相同,可以由雙方各自承擔自己的損失。其次,屬于單方有過錯的,有過錯的一方除應承擔違法的后果以外,還應當對無過錯一方承擔責任。例如,一方因對合同內容有重大誤解而錯誤交付某物給對方。對方對此并不知情情況下,在該合同被撤銷以后,有重大誤解的一方因自己的過錯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如返還財產的損失等)應負賠償責任。最后,如果當事人一方或雙方故意訂立違法或違反公序良俗的合同而給自己造成財產損失的,應由自己承擔損失。在雙方故意違法的情況下,即使雙方遭受了損失,任何一方也不得請求對方賠償損失。只有這樣,才能充分體現民事責任對故意違法行為的制裁。
(三)過錯行為與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
所謂因果關系是指一方或雙方的過錯與另一方或雙方遭受損失之間的前因后果聯系。如果不存在因果聯系,則即使一方具有過錯,也不能賠償另一方的損失。例如一方違反現行法律規定出售某項財產給對方,另一方接受貨物后因保管不善使貨物遭受毀損,盡管該合同被確認無效,但另一方蒙受的損失是因其自身保管不善造成的,而非合同無效所致,因此受害人的損失與對方的過錯之間沒有因果關系。因果關系的判斷,在認定賠償范圍方面也具有一定的意義。也就是說,如果根據雙方的過錯程度難以確定雙方各自所承擔的責任,就可以根據雙方的過錯行為在造成損失方面所起的不同作用來決定各自應負的責任。
二、合同無效的損失賠償的原則
一般情況下,在合同被確認無效以后,賠償損失責任以“補償損失,盡可能地恢復原狀”為原則,即:使無辜的當事人處于他未受到損害或損失時所處的狀況。在英國一個早期的判例中,主審法官羅德·布萊克·本最先闡述了這個原則。他指出:應當盡可能找到一個補償數額,使受到損害或遭受損失的當事人處于假設他沒有受到損害或遭受損失時所處的狀況。這個原則至今仍然在涉及合同性質損失賠償的案件中得到廣泛采用。根據這個原則,如果合同的一方當事人違反合同,法院授予對方當事人的損失賠償數額,一般應當使他處于假設合同得以順利履行的情況下他所處的狀況。在某些情況下,則應當使對方當事人恢復到未簽訂合同前的狀況。
上述律霸為您介紹了合同無效后的損害賠償責任構成要件、一般的賠償原則及不予以懲罰性賠償的原因。但合同的締約有很多細節,因其中可能有欺詐性、危害集體利益或國家利益等條款均可導致合同無效,都能給雙方帶了極大的損失甚至需要承擔一定的法律責任。因此締結合同必須仔細審核,建議尋找律師為您服務。詳情可咨詢律霸網站。
如何追究合同無效的賠償責任
合同無效損失怎么賠償
合同無效的賠償應注意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輕微碰撞后報警可以私了嗎
2020-12-13債務人死亡的法院不能直接判決繼承人承擔清償責任
2020-11-14侮辱誹謗罪立案標準
2021-02-19婚內債務公證怎么做
2020-11-23業委會委員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01按揭車是否可以抵押
2020-12-17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定額發票能報銷嗎
2021-03-09受欺騙贈與合同是否可以撤銷
2021-01-17父親死了遺產怎么繼承
2021-01-09案件管轄異議成立怎么辦
2021-02-07改嫁后還有繼承權嗎
2021-03-23本人贈與父母房產需配偶簽字嗎
2021-03-03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合同陷阱都有哪些形式
2021-02-27快退休可不可以辭退
2021-01-23免責條款怎么寫
2020-12-10意外傷害保險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1-01影響出口產品責任險費率的因素有哪些
2020-11-26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