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拘留的對象應當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可以先行拘留:
(1)正在預備犯罪、實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時被發覺的;
(2)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
(3)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
(4)犯罪后企圖自殺、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相關知識:拘留具體是指什么
拘留是指將對象拘禁限制,但拘留不一定需要法院命令,警察機關亦有拘留權,但各國允許拘留的總時間長度不一,有些國家甚至于可以無限期的拘留對象。刑事訴訟中的拘留,稱為刑事拘留。它是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遇有緊急情況,暫時限制罪該逮捕的現行犯或重大嫌疑人的人身自由的一種強制方法。
刑事拘留是指公安機關或人民檢察院在刑事案件偵查中,對現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暫時采取的強制措施。公安機關對于被拘留的人,應當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時以內進行訊問。若被拘留人被批準逮捕,則依據《刑事訴訟法》審理,刑事拘留不是處罰或者制裁。若后被無罪釋放,被拘留人可以申請國家賠償。
司法拘留
一種是指在民事、行政訴訟或法院執行過程中,對妨害訴訟活動(如:作偽證、沖擊法庭、妨害證人作證、隱匿轉移被查封、扣押的財產、阻礙法院工作人員執行公務、逃避執行)等,由人民法院直接作出的拘留決定,屬于強制措施,依據的是《民事訴訟法》或《行政訴訟法》,最高期限為十五日,由法院將被拘留人交公安機關看管,不服的可向法院申請復議,拘留期內,由法院決定提前解釋或期滿釋放。
司法拘留還有一種: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民事案件,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應負民事責任的行為人,可以予以訓誡、責令具結悔過、收繳進行非法活動的財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規定處以罰款、拘留。由此可見,民法通則所規定的拘留,是人民法院以國家的名義,對嚴重違反民事法律規范的行為人的人身自由加以短期限制的一種懲罰方法。它是民事制裁中最為嚴厲的懲罰措施。
在法律中的規定可以看出,可以先行拘留的犯罪嫌疑人的情況較為復雜。如果您還有任何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各級政府征地審批權限
2021-03-192020傷殘等級評定標準賠償
2020-11-1115年以上是無期徒刑嗎
2020-12-31經偵傳喚可以不去嗎
2021-03-20民事訴訟律師費最新標準
2021-01-01探望權如何中止
2020-11-20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商業銀行辦理資金清算程序有何規定
2020-12-22能夠引發合同之債的有哪些情形
2020-12-17裝修合同逾期多久解除合同
2021-01-13地役權包括什么內容
2021-01-14社會保險能否定為勞動關系依據
2021-01-26意外傷害賠償案例分析
2021-03-07出口產品責任險
2021-03-19航班取消改簽要加錢嗎
2020-12-25保險合同解除權的分類
2020-12-16附贈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分析(四)
2021-01-10倉儲物保險的代位求償權
2021-02-12保險合同糾紛有哪些證據清單
2021-03-13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