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生活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債務人還留有債務沒有清償就死亡了,那么債務人的債務如何清償呢?債務人死亡后是否以其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債務呢?遺產價值不足怎么辦?請閱讀下面的文章進行了解。
【案例】
債權人起訴要求債務人償還借款,因債務人已于起訴前幾日死亡,經法院釋明后,原告變更被告為債務人的財產繼承人。而被告張某民、楊某表示放棄銀行存款的繼承權,但對屬于遺產的小轎車卻進行了處分。12月27日,廣西某人民法院審結了這起民間借貸糾紛案件,一審判決被告張某民、楊某以繼承張某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償還原告李某借款50000元。
2011年10月29日,被告張某民、楊某的兒子張某向原告李某借款50000元并向原告出具借條一張,約定于2011年12月1日前歸還。原告于2011年10月31日從網上銀行轉賬匯款50000元至張某的賬戶。借款到期后,張某未能如期歸還借款。
法院另查明,被告張某民將張某生前名下的一輛小汽車變賣。張某民稱變賣該車的款項已用于歸還購買該車的銀行貸款以及為解除該車抵押所借款項。
【分析】
秀峰法院經審理認為,張某向原告借款共計50000元并出具借條為憑,并有相應的銀行轉賬憑證證實,合法有效。借條約定的還款時間為2011年12月1日,張某未能如期歸還借款,現原告主張張某歸還該借款500000元的訴訟請求符合法律規定。因張某已經死亡,被告張某民、楊某作為張某的父母,系張某遺產的第一順位法定繼承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的規定:“繼承開始后,繼承人放棄繼承的,應當在遺產處理前,作出放棄繼承的表示。沒有表示的,視為接受繼承”,被告張某民、楊某已經實際處分了張某的遺產,且在處分前并沒有作出放棄繼承的意思表示,故應視為二被告已經接受繼承張某的遺產。二被告現在所作出的放棄繼承張某部分財產的表述與上述法律規定相悖,法院不予采信。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的規定:“繼承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繳納稅款和清償債務以他的遺產實際價值為限。超過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繼承人自愿償還的不在此限”,被告張某民、楊某應當以其繼承張某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償還張某的債務。故原告要求被告張某民、楊某以繼承張某遺產實際價值為限償還借款50000元的訴訟請求,法院予以支持。
以上就是由律霸小編整理帶給大家的有關債務人死亡后是否以其遺產實際價值為限清償債務的案例分析,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
債務人死亡如何確定被告
債務人死亡債務承擔法律分析
債務人死亡后債務承擔形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下班回到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1-31外商投資企業注銷流程有哪些
2021-01-22自愿中止探望權可以嗎
2021-02-16陽臺使用權歸誰
2021-03-04靈活就業女性退休年齡到底是55還是50
2020-12-10勞務分包無資質的協議是否有效
2020-11-18不滿半年被裁員要怎么補償
2020-12-14海洋貨物運輸保險單
2020-12-22建筑工程保險的被保險人
2020-12-13投保人隱瞞實情投保會后果根據不同情況而定
2020-11-17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保險合同有什么特點
2020-12-30保險合同如何生效
2021-01-21保險合同當事人的特殊性是如何體現的
2021-02-26保險合同是否在合同到期退保險本金
2021-02-25住房抵押貸款保險怎么改
2021-01-19轉讓保險標的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2021-01-22保險密度 InsuranceDensity
2021-02-24土地承包合同最多簽幾年
2021-01-26承包合同與租賃合同的區別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