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撿到他人的財物時,拾得遺失物可以留置嗎,是否必須歸還、如何歸還以及是否涉及到一些相關的法律問題,都是需要考慮的。拾金不昧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在我國《物權法》中也有相關的法律規定。小編為大家總結了我國對于拾得的遺失物置留權的相關法律規定,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根據我國《物權法》的規定,因拾得遺失物(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或者隱藏物),會在失主與拾得人(或公安等有關部門)之間產生一定的法律關系。
(一)拾得人的義務
1.向失主返還遺失物及孳息。根據《物權法》第109條,拾得人不能因拾得取得遺失物的所有權,失主有權請求拾得人返還遺失物及孳息。返還請求權基礎為返還原物請求權(不適用訴訟時效)或者占有之不當得利返還請求權。
2.拾得人應當及時通知權利人領取,或者送交公安等有關部門。有關部門收到遺失物,知道權利人的,應當及時通知其領取;不知道的,應當及時發布招領公告。須注意:若拾得人(或有關部門)通知或發布招領公告,在失主與拾得人(或有關部門)之間成立無因管理之債。
3.妥善保管遺失物。根據《物權法》第111條,拾得人在遺失物送交有關部門前,有關部門在遺失物被領取前,應當妥善保管遺失物。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應當賠償責任。也就是說,若拾得人(有關部門)因一般過失致使遺失物毀損、滅失的,不承擔賠償責任。
【特別提示】《物權法》第111條的適用有一個前提條件,僅限于拾得人無侵占遺失物的行為(即拾得人及時通知失主或者發布招領公告,此時拾得人的行為已然構成無因管理)。反之,若拾得人侵占遺失物,則應適用《物權法》第244條的規定,拾得人作為惡意占有人,無論對于遺失物的毀損、滅失是否具有過錯,均應承擔賠償責任。
(二)拾得人的權利
1.拾得人(或有關部門)的權利。根據《物權法》第112條,拾得人(有關部門)享有以下權利:①必要費用返還請求權。拾得人對遺失物所支出的保管費、維持費、飼養費、通知費等必要費用,有權請求權利人補償。②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因拾得人完成了指定行為(無論拾得人是否知道懸賞廣告),雙方成立懸賞廣告之債,拾得有權要求懸賞人按照懸賞廣告的承諾履行支付報酬的義務。③行使留置權。如果權利人不支付必要費用或者不按照懸賞廣告的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有權留置遺失物。因為,權利人的義務和遺失物屬于“同一法律關系”。
2.拾得人(或有關部門)權利的喪失。由于《物權法》第112條的學理基礎是無因管理制度。所以,如果拾得人侵占遺失物,則拾得人不享有前述三項權利。所謂侵占遺失物,指拾得人將遺失物據為己有的行為,如失主要求拾得人返還而拒不返還,或者拾得人以據為己有為目的而隱匿遺失物。
(三)拾得遺失物的邊緣問題
1.無人認領的遺失物的處理。根據《物權法》第113條,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6個月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國家原始取得所有權,失主的所有權消滅。
2.拾得遺失物法律規則的準用。根據《物權法》第114條,拾得漂流物、發現埋藏物、發現隱藏物、拾得失散的飼養動物的,參照拾得遺失物的有關規定。
以上就是我國對拾得遺失物留置權的相關規定。對于拾得遺失物可以留置嗎,首先答案是否定的,但是如果物主不支付必要費用或者不履行懸賞廣告的承諾,此時是可以行使留置權的。總之,我們撿到他人財物時不能占為己有,需妥善保管并通過有關部門聯系失主予以歸還。
拾到遺失物拒不歸還會有什么處罰
關于遺失物的問題的法律規定
遺失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向海里傾倒廢棄物需要向哪些單位提出申請
2021-02-05護照補發和換發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02童工保護如何規定
2020-12-02拆遷返還的宅基地可以買賣嗎
2021-01-01交通事故車物定損要注意什么
2020-12-07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贍養老人能否以提供住房為準
2020-12-09用人單位違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的,應當怎么處理?
2021-02-12超過勞動仲裁時效期間應如何主張權利
2021-01-11保險合同中無須注明的條款包括違約責任和爭議處理
2020-11-26購車投保遇免責條款保險公司未說明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效
2021-01-20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人身保險不適用代位追償原則的原因是怎樣的
2021-02-18保險法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2避免保險合同糾紛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0-11-23保險公司財產損害賠償答辯狀
2021-01-17自然災害車受損強保會賠嗎
2021-01-28農村機動地管理辦法
2021-02-16河道灘涂地的權屬確認
2021-02-18怎么運用土地管理法的相關規定處理集體土地上的征收問題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