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安王銳)從現在起,醫患雙方都要“悠著點”,稍不留心就可能陷入官司之中。新頒布的《侵權責任法》將于7月1日施行。
“三種情況”醫方承擔賠償
2月27日,某醫院在未征得患者本人及患者家屬同意,也未說明造影劑可能出現過敏后果的情況下,替患者實施造影,結果導致患者昏迷。市醫學會表示,7月1日起,如果發生上述類似情況或以下兩種情況,患者可向醫方提出賠償要求。
其一是,需要實施手術、特殊檢查、特殊治療的,醫務人員應當及時向患者說明醫療風險、替代醫療方案等情況,并取得其書面同意;不宜向患者說明的,應當向患者的近親屬說明,并取得其書面同意;醫務人員未盡到前款義務,造成患者損害的,醫療機構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其二是,因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親屬意見的,經醫療機構負責人或者授權的負責人批準,可以立即實施相應的醫療措施;醫務人員在診療活動中未盡到與醫療水平相應的診療義務,承擔賠償。
“三種情形”推定醫方過錯
2月2日,某醫生在治療過程中意識到自己的失誤,導致患者出現不應有的后果,于是篡改病歷,不料原始病歷被患方偷拍。醫學鑒定專家稱,《侵權責任法》實施后,患者可就此申請認定醫方過錯。
律師透露,《侵權責任法》規定,醫療機構違反法律、行政法規、規章以及其他有關診療規范的規定;隱匿或者拒絕提供與糾紛有關的病歷資料;偽造、篡改或者銷毀病歷資料;患者有損害,可推定醫療機構有過錯。因藥品、消毒藥劑、醫療器械的缺陷,或者輸入不合格的血液造成患者損害的,患者可以向生產者或者血液提供機構請求賠償,也可以向醫療機構請求賠償。
“三種情節”醫方不擔責任
《侵權責任法》相關條款規定,患者或者其近親屬不配合醫療機構進行符合診療規范的診療;醫務人員在搶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緊急情況下已經盡到合理診療義務;限于當時的醫療水平難以診療;患者有損害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律師說,在第一項情形中,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也有過錯的,應當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患者要求查閱、復制病歷資料,醫療機構應當提供。另外,醫療機構及其醫務人員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干擾醫療秩序,妨害醫務人員工作、生活的,應當依法承擔法律責任。
稿源:株*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病假和醫療期的區別是怎樣的
2021-02-25軍人離婚與普通人離婚有何異同
2021-03-09如何處理股東權益糾紛
2020-12-18合并重整原主體公司還存在嗎
2020-12-12懲罰性賠償適用知識產權侵權嗎
2020-12-20賣方逾期交貨能雙倍要求返還定金嗎
2020-11-27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交通事故復核有什么后果
2021-01-31婚前債務需要進行公證嗎
2020-12-01贍養費如何計算
2021-02-02二審移送管轄裁定書能否再審
2021-02-25審判監督庭有權嗎
2020-12-11撫恤金的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02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鄰居土地糾紛找誰解決
2021-01-20怎么樣認定有居住權
2021-01-26勞動者拒簽合同怎么辦
2021-01-19工作3年未簽訂勞動合同后辭職可以申請補償金嗎
2020-12-20母子公司間派遣員工,員工不同意怎么辦
2020-11-08簽勞務合同有什么待遇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