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優先購買權的法律規定
股東優先購買權是指有限責任公司股東轉讓股權時,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的權利。我國新公司法第71條和第72條對該制度作出了規定。
公司法第71條規定:“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應當經其他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應就其股權轉讓事項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征求同意,其他股東自接到書面通知之日起滿三十日未答復的,視為同意轉讓。其他股東半數以上不同意轉讓的,不同意的股東應當購買該轉讓的股權;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股權,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兩個以上股東主張行使優先購買權的,協商確定各自的購買比例;協商不成的,按照轉讓時各自的出資比例行使優先購買權。公司章程對股權轉讓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同時公司法第72條規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規定的強制執行程序轉讓股東的股權時,應當通知公司及全體股東,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有優先購買權。其他股東自人民法院通知之日起滿二十日不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視為放棄優先購買權。”
新《公司法》相對于舊《公司法》的規定,體現了公司自治的原則,還有在轉讓程序上更具操作性,且更具體。但是新法仍然過于原則化,在一些需要有具體標準的問題上沒有明確規定,雖然新法用公司章程為公司自治留下了一定的余地,但在公司章程中沒有明確約定的情況下,還得有一個可供操作的標準。
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實踐中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爭議很多,但是優先權制度本身就是對其他股東的一種救濟權,其意義在于保護股東的權益和保障公司的穩定。下面就以作者認為相對重要的一些問題進行討論。
(一)如何理解“同等條件”的問題
股東行使優先權是在“同等條件”下的優先。我國《公司法》明確規定了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應當以“同等條件”為前提。換言之,“優先”并非指受讓條件上的優惠,而僅僅是指同等條件下股東在受讓順序上的占先。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往往很難把握同等條件的界限。
首先,規定“同等條件”的基礎是保護受讓股東還是非股東受讓人。就基礎而言,公司法規定了“同等條件”既是為保護公司和受讓股東的利益不受侵害,也防止受讓股東濫用優先權,也能保障出讓股東的股權不受損失。對于具體問題時就是如何判斷側重點的問題了。
其次,“同等條件”的范圍問題大致有兩類。一種觀點認為,“同等條件”就是指相同的轉讓價格,也即出讓股東同非股東受讓人之間商定的股權轉讓價格,有限責任公司其他股東若想優先受讓擬轉讓股份,就須在合理期限內出具相同的報價。另一種觀點認為,盡管實踐中對“同等條件”的界定主要以出讓股東和非股東受讓人之間商定的轉讓價格為準,但不能簡單等同于轉讓價格。因為股權轉讓雙方經常會因為彼此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利益關系等特殊關系,或者受讓方出具轉讓價格之外的承諾而確定一個相對優惠的股權轉讓價格。故股東僅以該優惠價格請求行使優先購買權,則有失公平,因為這并非“同等條件”。有鑒于此,這種觀點認為,這些價格之外的因素應當在確定“同等條件”時予以綜合考慮。
(二)優先權能否部分行使的問題
就股東能否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問題,盡管理論界爭執激烈,但是修訂后的《公司法》仍然沒有作出反應。先看一例,某有限責任公司有甲、乙、丙三股東,甲、乙、丙分別持有公司股本60%、30%、10%。甲股東欲將其持有的公司股本全部轉讓他人。乙要求在同等條件下,對甲轉讓的部分股權即公司股本的30%行使優先購買權,達到持有公司股本的60%,取得公司的控制權。甲則認為,優先購買權不能部分行使,其聯系的股權受讓方之所以同意受讓股權,就是為取得公司的控制權,如乙通過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控制了公司,剩余的30%股權,對方是不會接受轉讓的。所以,甲要求乙或者放棄優先購買權,或者對全部股權行使優先購買權。乙不同意甲主張。雙方由此發生爭執。
這是一個典型的為取得控制權要部分行使優先權的案例。對此,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是持肯定意見的,認為行使優先購買權包括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理由是:首先,從法律規定看,《公司法》規定了股東具有優先購買權,但并未禁止股東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法無禁止,便為可行;其次,從立法本意看,《公司法》保護股東享有優先購買權的目的在于保證老股東可以通過行使優先購買權,實現對公司的控制權,維護其既得利益和公司穩定;第三,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權是可分物,法律允許對其分割和部分轉讓;第四,老股東對剩余股權沒有強制收購義務。
第二種是持否定意見的,認為其他股東不能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理由有:首先,在公司法實踐中,會出現股權受讓方為取得公司的控制權才同意受讓股權的情況,這時,股權轉讓的標的物已經變為隨特定比例股權而存在的公司控制權。從這個意義上講,標的物具有不可分的性質。其次,當老股東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而使原定受讓方因無法取得公司控制權拒絕受讓剩余股權時,出讓的股東又無權要求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的老股東收購剩余股權,即老股東有無剩余股權強制收購義務。如果轉讓股權的股東無權要求老股東受讓剩余股權,則當由于老股東主張部分行使優先購買權而是使股權轉讓無法進行時,如果擬轉讓股權的股東堅持退出公司,就可能使公司陷入僵局,最終導致公司面臨解散而進行清算,不利于社會秩序的穩定發展。
(三)強制執行時優先權的行使問題
股權的強制執行是股權轉讓的一種形式,它是指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訴訟法等法律規定的執行程序,依據債權人的申請,在強制執行生效的法律文書時,以拍賣、變賣或其他方式,轉讓有限責任公司股東的股權的一種強制性轉讓措施。因為強制執行也發生股權的轉讓,因此,公司法在73條也規定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權。但是強制執行往往多是以拍賣、變賣的方式執行的,所以在股東行使優先權時就會與現行的拍賣程序相沖突。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6條規定:“拍賣過程中,有最高應價時,優先購買權人可以表示以該最高價買受,如無更高應價,則拍歸優先購買權人;如有更高應價,而優先購買權人不作表示的,則拍歸該應價最高的競買人。順序相同的多個優先購買權人同時表示買受的,以抽簽方式決定買受人。”拍賣法第三十八條規定:“買受人是指以最高應價購得拍賣標的的競買人。”第五十一條規定:“競買人的最高應價經拍賣師落槌或者以其他公開表示買定的方式確認后,拍賣成交。”第五十二條規定:“拍賣成交后,買受人和拍賣人應當簽署成交確認書。”
所以,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民事執行中拍賣、變賣財產的規定》第16條規定,如果在拍賣成交(即確定最高應價)后,允許股東行使優先購買權,即以競買人的成交應價購買股權,競買人的利益難以保障,同時與拍賣法的上述規定相沖突;但如果在拍賣成交后,“同等條件”已確定(即已確定最高應價)且優先購買權人表示買受的情況下,否定最高應價再次進行應價,更高應價人為最終買受人,那將是對股東權利的損害。股權優先購買權的優先,是指在股權轉讓的條件都確定以后的優先,如果要求股東按照股權拍賣等程序去競買,那就完全沒有優先權可言了。何況該規定允許以最高應價拍賣成交后就拍賣物再次進行應價,本身已經違反了拍賣法的既定程序。
三、解決爭議問題的建議
首先,在確定“同等條件”時可以引入類似西方“禁止反言”制度。如果有股東需要轉讓股權時,該股東應先擬定一個條件(至少應該包括價格、數量等)書面通知其他股東,如果其他股東在一定期限內不主張優先購買權則視為放棄,但前提是轉讓方與第三方達成的交易條件不得低于上述條件,否則其他股東可以重新主張優先購買權。如果轉讓條件是由第三人提出,轉讓方在準備承諾之前應將該條件及其承諾意思通知其他股東,其他股東在一定期限有權決定是否行使優先權。如果有股東決定購買,應立即通知轉讓股東,轉讓股東不得以他人條件更優為由予以拒絕。當然,法律應該允許公司章程對此作出不同約定。為了防止轉讓方與第三方串通,公司章程中還可以規定其他股東撤銷權。
其次,在優先權能否部分行使的問題上,應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就像案例表明,通常要求部分行使優先權的股東大多是出于公司的控制權。既然有限責任公司具有人合的性質,各股東之間的信賴程度足以影響公司的穩定發展時控股權的歸屬就顯得尤為重要。因此,在非股東受讓人因受讓股權足以發生控制權的轉移時就允許受讓股東行使部分優先權,必要時可召開股東會表決。但因行使部分優先權而掌握公司控股權的股東要承擔剩余的股權再無法轉讓的風險。這也是對出讓股東的自由轉讓權的保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土地出讓合同怎么寫
2020-11-10湖南省土地征收補償標準
2021-02-20股權激勵授權日多長時間
2021-01-29交警穿便衣可以執法嗎
2021-01-14指定管轄的特殊原因是何種情況
2020-12-02法律是如何規定虐待的
2020-11-21無償合同中止履行需要通知嗎
2021-01-13勞動關系轉移需要什么手續
2021-02-25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鐵路貨損的索賠時效是多久
2021-02-21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投保人對免責條款享有哪些權利
2021-01-20保險投資基金有哪些投資策略
2021-02-06學生 幼兒意外傷害保險合同條款
2020-11-094s店涉嫌欺詐怎么索賠
2021-02-062020年人身保險金能否作為遺產繼承
2020-12-02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騙取生育津貼如何處罰
2021-03-17保險夠賠了個人還要賠償嗎
2021-01-25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有什么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