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成為犯罪主體可以嗎
單位可以成為犯罪主體。
(一)單位犯罪的存在是一種客觀事實,其社會危害性大,是不容忽視的問題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一些公司、企事業單位、機關、團體等組織,利用單位的名義,打著為集體和單位謀利的幌子,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公然進行走私、販毒、賄賂,其行為嚴重擾亂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干擾了市場主體的正常經營活動,破壞了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危害性遠遠超過了單純的自然人犯罪,是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二)單位具備犯罪的主觀要件單位雖不像自然人那樣用大腦思維,但它有自己的決策機關,實質上其決策機關就是單位的“大腦”,它所做出的決策就形成單位意義上的意志。因此,不能說單位缺乏主觀意志,不能實施犯罪。
(三)單位犯罪主體的確定與刑法規定罪刑相適應和罪責自負的刑事法律原則一致這種犯罪的非法受益人往往是單位自身,如果僅對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那么對單位的其他人員就體現不出刑事制裁,從而與罪責自負和罪刑相適應的法律原則不符。因此,只有確定單位為犯罪主體的前提下,對這類犯罪才能真正做到罪刑相適應和罪責自負。
(四)單位犯罪主體本身具備受罰能力單位固然有著不同于自然人的特點,不能適用生命刑、自由刑等刑罰手段,但在財產刑中的罰金刑是可以適用于單位犯罪的,單位具有受罰能力。
單位走私的由司法機關對其主管人員和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對該單位判處罰金,這是首次在立法上承認單位可以成為走私罪的主體。此后,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的若干刑法單行法規中,也規定了單位犯罪及處罰,主要有《關于懲治走私罪的補充規定》、《關于懲治貪污罪、賄賂罪的補充規定》、《關于禁毒的決定》、《關于懲治走私、制作、販賣、傳播淫穢物品的犯罪分子的決定》等12件單行刑法先后對70多種單位犯罪的刑事責任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特別是1997年新修訂的刑法,全面確立了單位犯罪制度,為懲治單位犯罪提供了更為有力的法律依據。
以上內容就是相關的回答,單位成為犯罪主體是可以的。通常情況下單位成為犯罪主體,一般就是單位犯罪,但是具體還需要根據實際的情況來進行確定,單位犯罪也會對單位進行處罰。如果您還有其他法律問題的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最新侵權責任編,高空拋物到底是誰的責任
2021-03-19違反環境保護法怎么處罰
2021-01-25第三方支付有哪些弊端
2020-12-25小程序可以申請專利嗎
2021-01-06開發商抵押給銀行的房產能賣嗎
2021-02-19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民間借貸房產證兩個人名字可以抵押嗎
2020-12-06哪時候可以去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
2020-11-20交通事故屬于工傷死亡如何索賠
2021-01-22工資發兩張卡工傷賠償怎么認定工資
2021-01-12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與原公司未解除勞動合同能與新公司簽合同嗎
2021-02-12實習期沒工資轉正要壓工資嗎
2021-03-23實習期間的駕照可以租車嗎
2020-12-28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保險合同要怎么合法訂立
2021-03-14關于保險代理人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08幾種常見的車險拒賠糾紛
2020-11-29保險條款并非“霸王條款”
2020-12-18什么是有權代理?
20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