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處罰法司法解釋37條怎樣進行解釋
1)、在調查程序中行政機關可以采取的執法手段,包括以下幾種:
進行調查、了解、詢問,以掌握有關事實。依法進行檢查。檢查,是查明事實和獲取有關證據所需要的執法手段。本法明確規定,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行政機關可以進行檢查。也就是說,只有法律、法規授予其行政檢查權的行政機關才可以依法采取檢查手段。抽樣取證。對于與產品質量有關的行政處罰案件,抽樣取證是比較適當的調查執法手段。登記保存證據。在證據有滅失的可能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行政機關可以對該證據進行登記,并保存于一定地點,任何人不得予以銷毀或者轉移。登記保存證據,必須經行政機關負責人批準。并應于七日內作出處理決定。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履行的相應義務。 在行使調查或者檢查的職權時,必須有兩名以上執法人員在場;并且,執法人員應當向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出示表明其執法身份的證件;在進行詢問或者檢查時,執法人員還應當依法制作筆錄。 在執法人員進行調查工作時,當事人或者有關人員應當予以配合和協助,應當如實回答,不作虛偽陳述;不得阻撓執法人員的調查工作;不得銷毀或者轉移有關證據。
2)、調查程序中執法人員的回避制度。執法人員應當回避的事由有以下幾種:
1.執法人員是本案當事人或者是本案當事人的近親屬;
2.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直接的利害關系;
3.執法人員或者其近親屬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案件的公正處理的。
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執法人員應當請求回避。如果當事人認為執法人員具有上述情形之一,也可以向行政機關提出要求執法人員回避的請求。要求執法人員回避的請求提出后,由該執法人員所在的行政機關的負責人決定該執法人員是否應當回避。需要指出的是,對于執法人員在調查取證過程中所掌握的個人秘密、商業秘密和國家秘密,任何人沒有正當理由不得將這些秘密用作證明案件以外的其他目的,不得泄露給其他個人或者組織。否則,因其泄露行為而給公民、法人、其他組織或者國家所造成的損失,泄露秘密的人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在我國相關的行政法律是為了保護我國的社會秩序,相關的處罰時應派往2名以上的執法人員,辦理相關的辦案人員。積極的辦理這類案件,保護我國的相關行政法律案件。執法人員也應積極的辦理這類案件,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進行辦理。
稅務行政處罰法全文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醉駕行政處罰標準
行政處罰中當事人陳述和申辯時限是如何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律師如何協助追賬
2021-03-142019個人合伙的法律規定
2020-12-17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會影響征信嗎
2021-03-11簽名只簽姓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06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怎樣與房屋中介簽合同
2021-02-21崗位調動與集團公司的勞動合同會自動終止嗎
2020-12-29調崗降薪案例一
2021-01-062020人壽保險合同樣本
2021-01-06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盡說明義務
2020-12-16事故后調解能去保險公司調解嗎
2021-03-14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機動車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草案)
2021-01-01“禁養”來襲,養殖場拆遷補償怎么算
2021-01-13農村舊房改造屬于征地拆遷嗎
2021-02-07以拆違來拆除廠房怎么維權
2021-01-01房屋拆遷要如何進行安置
2021-02-14拆遷補償評估細則是哪個部門發布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