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推薦:重大交通事故 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事故逃逸致人死亡 交通事故責任劃分 交通事故起訴書 交通事故處理程序
如果公民的人身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損害,那么此時可以要求侵權人做出一定的賠償,也就是可以向侵權人就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追償。但必須要在一定的期限內進行,否則的話可能不受法律保護。那么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追償時效是多久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
一、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追償時效是多久
1、我國《民法通則》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為一年。
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但是,從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超過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護。有特殊情況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長訴訟時效期間。
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傷害當時未曾發現,后經檢查確診并能證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從傷勢確診之日起計算。
二、車禍人身損害賠償時效計算
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常適用的幾種訴訟時效起算方式:
1、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日
《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民通意見》第168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以道路交通事故發生日作為訴訟時效的起算日,在審判實踐中是被普遍接受和適用的方式之一。根據該規定的文義解釋,受害人通常是在事故發生的當場受傷,故大多數人據此認為訴訟時效期間應自事故發生日起算。(這個是最保險的)
2、交警事故認定書送達日
200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簡稱《道交法》)。實施以前,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案件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根據《辦法》第三十條、第三十四條規定,最高院、公安部在《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當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提起民事訴訟時,除訴狀外,還應提交公安機關制作的調解書、調解終結書或者該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而公安機關的調解必須在事故責任已經認定的前提下進行,因此,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之訴,法院一般要求原告應提供以下二個證據材料:(1)交警部門制作的事故責任認定書;(2)調解終結書或賠償建議書或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2004年5月1日《道交法》實施以后,交警部門的調解雖不再是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必經程序,但法院仍要求當事人在起訴時必須提供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沒有事故認定書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有不少人認為既然事故認定書是起訴的前提條件,交通事故認定書的送達表明公安機關已就道路交通事故的行政處理到此結束,接下來進入當事人私力救濟的階段,當事人可以申請交警部門調解,可以自行協商,也可以請求人民法院裁決。并據此主張以交通事故認定書送達日為訴訟時效期間的起算日。
同時,與《道交法》配套實施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自交通事故發生之日起,輕微事故5日內;一般事故15日內;重大、特大事故20日內,必須作出責任認定。因交通事故情節復雜不能按期作出認定的,須報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按上述規定分別延長5日、15日、20日。不過,強制保險如何賠償。現實中這個期限也不是鐵板一塊,還是有些中止或延長的,也是容易導致受害人提起訴訟超過1年期間的原因之一。再者,事故認定書送達當事人后1年內,并不代表當事人就可以起訴。很多時候,受害人的治療尚未完全結束,當事人仍需二次、三次,甚至多次手術,損失處于不確定狀態,沒法向法院明確訴訟請求,無法進入訴訟程序。
3、治療終結日
治療終結是一個醫學概念,在臨床醫學上一般認為損傷后病理變化經臨床治療后得到完全和部分恢復并維持穩定的時期算是治療終結。針對每一個具體的損傷,什么情形、什么時間屬于醫療終結,醫學上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時間,而法律上就更無規定了,因此,以治療終結之日起算時效期間,最主要缺陷就是治療終結時間本身很難確定,現實生活中的理解也是多種多樣,有以出院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有的以康復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有的以傷殘評定之日作為治療終結之日,這樣一來,時效期間的起算點就不是一個確切的時間,法院很難認定超過期間是受害人主觀上不積極主張權利,還是客觀上不能主張權利。
4、傷殘評定日
傷殘評定之日是指委托鑒定之日還是指鑒定機構做出傷殘等級之日存在不同看法,即使該時間被最終確定為其一,但不是所有事故受害人均需要傷殘評定,明顯不構成傷殘、無需進行傷殘評定的案件,時效期間從何起算?還有,有的受害人符合構成傷殘條件,但卻不積極地進行傷殘評定,時效期間總不能一直不起算(今天我手里接到的案子就是5年后才去鑒定,所以仔細研究了一下這個問題,而且仔細查看了一下關于交通事故致傷殘的相關規定,對于傷殘鑒定的期限并沒有限制,一般是在病情穩定后去做鑒定,但是沒有鑒定最后期限的規定。)訴訟時效制度的本來目的就是對于權利人怠于行使權利的行為加以制裁,但對于受害人傷殘評定之前的懈怠行為卻無法制裁,由此看來,這個規則也有重大缺陷。
對于當事人惡意拖延進行鑒定的情況,如果最后鑒定出來構成傷殘,這個時候我認為可以這么理解:《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七條規定“訴訟時效期間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權利被侵害時起計算……”。
“知道或者應當知道”應包含二層含義:一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合法權益已經受到侵害;二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具體的侵權人或賠償義務人。而涉及到訴訟時,當事人便要明確受到侵害的程度,受到的損失額是多少,因此,對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起算問題,既涉及到治療,又涉及到傷殘鑒定的,1年訴訟時效以收到傷殘鑒定結論之日為起算點尚可接受。
但是如果這種情況下《司法鑒定意見書》上并沒有評定為傷殘,只評定了三期時間,這時候我認為訴訟時效的起算點不能夠按照傷殘認定日開始起算,而是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或者醫療終結之日為起算點。
5、權利主張日
我國《民法通則》第140條規定“訴訟時效因提起訴訟、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計算”的規定,訴訟時效中斷了三種法定事由:
1、提起訴訟;
2、當事人一方提出要求;
3、一方同意履行義務。
當事人通過口頭或書面的方式向義務人主張權利可以產生訴訟時效中斷,訴訟時效期間重新起算的法律后果。
在交通事故當中,如果是屬于人身受到損害的話,那么法律規定此時適用的是特殊的時效,即1年,但具體的起算時間,可能因為實際情況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當事人一定要了解清楚。以上就是對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追償時效的解答,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更多相關知識您可以咨詢律霸呂梁律師。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證據需要哪些?
交通事故精神損害賠償標準是什么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法院屬地管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發生欠薪如何處理
2021-03-10在商場摔傷賠償金額一般是多少
2021-03-14社交軟件上散播他人隱私如何處理
2021-01-29勞動者如何快速有效討薪
2021-01-18父母以贍養為前提的贈與可否撤銷
2020-12-30簽了競業限制離職后會補償嗎
2020-11-26擔保合同中質物滅失怎么辦
2021-01-08頂樓人家漏雨樓頂維修費誰出
2020-12-12公有住房交易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2-17終止勞動合同是否可以要求賠償
2021-03-16員工涉嫌刑事責任怎么處理,單位是否解除勞動合同
2021-02-27企業一定要成立工會嗎
2021-01-19用人單位的違法行為仲裁時效是否中止
2021-03-11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解除保險合同的手續及風險
2021-01-24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撞了自家人也能獲得保險理賠
2021-02-05建筑工程保險的保險期限如何確定
2021-03-05再保險合同有哪些特點
2020-11-26倉儲物的保險賠償金的案情分析
2021-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