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案件中申請回避不予批準的救濟途徑是什么?
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根據《行政訴訟法》第47條規定,回避有兩種:當事人申請回避和審判人員主動回避。
根據《最高法院解釋》第47條規定,當事人申請回避,應當說明理由,在案件開始審理時提出;回避事由在案件開始審理后知道的,應當在法庭辯論終結前提出。被申請回避的人員,在人民法院作出是否回避的決定前,應當暫停參與本案的工作,但案件需要采取緊急措施的除外。對當事人提出的回避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3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決定。院長擔任審判長時的回避,由審判委員會決定;審判人員的回避,由院長決定;申請人對駁回回避申請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作出決定的人民法院申請復議一次。復議期間,被申請回避的人員不停止參與本案的工作。對申請人的復議申請,人民法院應當在 3日內作出復議決定,并通知復議申請人。審判人員主動回避是審判人員認為自己與本案有利害關系或者有其他關系,應當申請回避。
二、行政訴訟的特征有哪些?
(1)行政訴訟所要審理的是行政案件。
這是行政訴訟在受理、裁判的案件上與其他訴訟的區別。刑事訴訟解決的是被追訴者刑事責任的問題;民事訴訟解決的是民商事權益糾紛的問題,而行政訴訟解決是行政爭議,即行政機關或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政管理過程中發生的爭議。
(2)行政訴訟是人民法院通過審判方式進行的一種司法活動。
這是行政訴訟與其他解決行政爭議的方式和途徑的區別。在中國,行政爭議的解決途徑不止行政訴訟一種,還有行政復議機關的行政復議等等。而行政訴訟是由人民法院運用訴訟程序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3)行政訴訟是通過對被訴行政行為合法性進行審查以解決行政爭議的活動。
其中進行審查的行政行為為具體行政行為,審查的根本目的是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不受違法行政行為的侵害。這就決定了行政訴訟與刑事訴訟和民事訴訟在審理形式和裁判形式上有所不同。如行政訴訟案件不得以調解方式結案;證明具體行政行為合法性的舉證責任由被告承擔;行政訴訟的裁判以撤銷、維持判決為主要形式等。
(4)行政訴訟是解決特定范圍內行政爭議的活動。
很多人認為如果行政相對人主動提出了要求某些工作人員進行回避的,在本院不同意的情況下,應該直接向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復議,可是根據法律的規定不是這樣的,只能向作出決定的法院申請復議,因為一審還沒有結束,上級法院不能直接介入。
什么情況刑事案件當事人有權申請回避
在民事訴訟中如何申請回避?
民事訴訟申請回避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保全押金怎么退
2021-02-24我國婚姻法對子女姓氏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20訴前財產保全和訴訟財產保全的區別
2021-03-04行政機關凍結銀行存款可以不通知當事人嗎
2021-02-28什么是仲裁委托代理人
2021-01-06交通事故傷殘補償
2021-01-30主合同消滅擔保合同也消滅嗎
2021-03-02依法成立的合同自多久生效
2021-01-14城管強制拆除違建程序是什么
2021-03-04何時能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04如果勞動合同終止勞動者是否能夠獲得一些賠償
2021-02-05違反約定一房多賣,一房多賣構成犯罪嗎
2021-02-06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勞動爭議案件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到法院起訴?需要準備什么材料?
2021-02-18保險合同的變更可以表現為什么
2021-02-17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恢復是怎樣的
2020-11-12論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
2020-11-24保險公司未盡告知義務難免責
2021-01-20順利理賠八大秘訣
2020-12-20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索賠的流程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