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稅漏稅抗稅逃稅的區別是什么?
1.漏稅
納稅人無意識地漏繳或者少繳稅款的行為。漏稅是由于納稅人不熟悉稅法規定和財務制度,或者由于工作粗心大意等原因造成的。如錯用稅率,漏報應稅項目,少計應稅數量,錯算銷售金額和經營利潤等。漏稅與偷稅有著性質上的區別,判定漏稅的關鍵是并非故意,因而在處理上也不同。稅法規定,對漏稅者,稅務機關應當令其限期照章補繳所漏稅款,逾期未繳的,從漏稅之日起,按日加收一定的滯納金。1988年12月27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整頓稅收秩序加強稅收管理的決定》規定:對臨時經營者漏稅的,可以按照規定扣留其部分貨物,限期繳納;對逾期仍未繳納的,經縣(市)以上稅務局長批準,可以將所扣留的貨物變價抵繳其應繳納的稅款、滯納金和罰款。要從根本上杜絕漏稅現象,除了對漏稅者進行經濟上的懲罰外,最關鍵的是對漏稅者進行稅法知識和財務知識的教育,使得漏稅者懂得稅法,健全財務制度。
2.偷稅
偷稅是指納稅人以不繳或者少繳稅款為目的,采取各種不公開的手段,隱瞞真實情況,欺騙稅務機關的行為。按照新《稅收征管法》第六十三條的規定,偷稅的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一是偽造(設立虛假的賬簿、記賬憑證)、變造(對賬簿、記賬憑證進行挖補、涂改等)、隱匿和擅自銷毀賬簿、記賬憑證;二是在賬簿上多列支出(以沖抵或減少實際收入)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三是不按照規定辦理納稅申報,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仍然拒不申報;四是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即在納稅申報過程中制造虛假情況,比如不如實填寫或者提供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及其他的納稅資料等。對偷稅行為,稅務機關一經發現,應當追繳其不繳或者少繳的稅款和滯納金,并依照本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其相應的法律責任。構成偷稅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逃稅
廣義的逃稅是指納稅義務人采用各種手段逃避納稅的一種行為。具體可分為兩種:(1)采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在西方國家一般稱“逃稅”,在我國稱“偷稅”、“抗稅”、或“漏稅”,(2)采用合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稱為“避稅”。狹義的逃稅指納稅義務人采用非法手段少納或不納稅的行為。
4.抗稅
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是抗稅,除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外,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情節輕微,未構成犯罪的,由稅務機關追繳其拒繳的稅款、滯納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七條。對于抗稅的處理,《刑法》第二百零二條規定:以暴力、威脅方法拒不繳納稅款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拒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二、法律依據
《刑法》第二百零三條規定:納稅人欠繳應納稅款,采取轉移或者隱匿財產的手段,致使稅務機關無法追繳欠繳的稅款,數額在一萬元以上不滿十萬元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數額在十萬元以上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欠繳稅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罰金。
偷稅漏稅抗稅逃稅是涉及到稅收系統,不法分子為了謀取非法利益而進行了幾種違反稅收法規的行為。在司法實踐中,法律上對每種行為都進行了明確的說明,司法機關在涉及到相關犯罪行為的判罰時,應當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操作和處理,避免出現法律適用錯誤的情況。
偷稅漏稅企業所得稅的處罰是什么?
偷稅漏稅處罰標準是什么?
偷稅漏稅多少構成犯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在拆遷紅線范圍內的房屋能否加蓋加建
2021-03-20制作并銷售盜版光碟侵犯的著作權嗎
2021-01-10近親可以領到結婚證嗎
2020-12-08有酒駕記錄對信用有什么影響嗎
2021-01-29保管人要履行的保管義務是什么
2020-12-25半路夫妻領證后有繼承權嗎
2020-12-21如何書寫開發房地產協議書呢
2020-11-25投資商業地產需謹慎,從五大注意中學如何保護自己
2021-03-07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勞動糾紛也是一裁終局嗎
2021-01-27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其已經承擔的賠償金能否追償
2020-12-26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六旬母親為給兒子籌集治療費跳樓自殺,自殺能獲得保險賠償嗎
2021-02-12用人單位不按規定申報保險怎么辦
2021-03-08車輛原因導致司機死亡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2-22大貨車盲區肇事未發現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6清包工地上出了事怎樣理賠
2021-01-17保險公司賠付交通費嗎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