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突飛猛進和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人們更是在不斷地解除網絡所傳達的一些信息,現在可以說是大多數的人都離不開網絡了。正因為人們對于互聯網的依賴性越來越高,才會讓那些不法分子絞盡腦汁通過網絡進行詐騙,本文主要介紹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有哪些?
一、什么是電信詐騙?
電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通過電話、網絡和短信方式,編造虛假信息,設置騙局,對受害人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誘使受害人給犯罪分子打款或轉賬的犯罪行為。
二、常見的電信詐騙手段有哪些?
1、QQ冒充好友詐騙: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對方QQ密碼,截取對方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對方情況后,冒充該QQ賬號主人對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急需用錢”等緊急事情為由實施詐騙。
2、QQ冒充公司老總詐騙:犯罪分子通過搜索財務人員QQ群,以“會計資格考試大綱文件”等為誘餌發送木馬病毒,盜取財務人員使用的QQ號碼,并分析研判出財務人員老板的QQ號碼,再冒充公司老板向財務人員發送轉賬匯款指令。
3、微信冒充公司老總詐騙財務人員:犯罪分子通過技術手段獲取公司內部人員架構情況,復制公司老總微信昵稱和頭像圖片,偽裝成公司老總添加財務人員微信實施詐騙。
4、微信偽裝身份詐騙:犯罪分子利用微信“附近的人”查看周圍朋友情況,偽裝成“高富帥”或“白富美”,加為好友騙取感情和信任后,隨即以資金緊張、家人有難等各種理由騙取錢財。
5、微信假冒代購詐騙: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后,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一旦獲取購貨款則失去聯系。
6、微信點贊詐騙:犯罪分子冒充商家發布“點贊有獎”信息,要求參與者將姓名、電話等個人資料發至微信平臺,一旦商家套取完足夠的個人信息后,即以“手續費”、“公證費”、“保證金”等形式實施詐騙。
7、微信盜用公眾賬號詐騙:犯罪分子盜取商家公眾賬號后,發布“誠招網絡兼職,幫助淘寶賣家刷信譽,可從中賺取傭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為真,遂按照對方要求多次購物刷信譽,后發現上當受騙。
8、虛構車禍詐騙:犯罪分子虛構受害人親屬或朋友遭遇車禍,需要緊急處理交通事故為由,要求對方立即轉賬。當事人因情況緊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將錢款打入指定賬戶。
9、電子郵件中獎詐騙:通過互聯網發送中獎郵件,受害人一旦與犯罪分子聯系兌獎,即以“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賬手續費”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匯錢,達到詐騙目的。
10、冒充知名企業中獎詐騙:犯罪分子冒充三星、索尼、海爾等知名企業名義,預先大批量印刷精美的虛假中獎刮刮卡,通過信件郵寄或雇人投遞發送,后以需交手續費、保證金或個人所得稅等各種借口,誘騙受害人向指定銀行賬號匯款。
11、退款詐騙: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短信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需要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12、購物退稅詐騙:犯罪分子事先獲取到事主購買房產、汽車等信息后,以稅收政策調整,可辦理退稅為由,誘騙事主到ATM機上實施轉賬操作,將卡內存款轉入騙子指定賬戶。
13、網絡購物詐騙:犯罪分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鋪,一旦事主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隨后,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賬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后,卡上金額即被劃走。
通過上文對電信網絡詐騙手段有哪些這一問題的闡述,我們能清楚地知道那些不法分子會從哪些方面下手,進而在容易發生詐騙的一些領悟提高警惕,。熟知電信網絡詐騙的常用手段,能幫助我們盡可能的避免上當受騙,避免給我們造成不必要的金錢損失。為我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安全感。
詐騙罪量刑司法解釋
信用證詐騙罪減刑有什么條件
網絡詐騙罪判幾年,法律是怎么規定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有獨資企業不設董事會可以嗎
2021-02-05事故處理時間有什么規定
2020-11-12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離婚后能要回酒席錢嗎
2020-12-22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試用期勞動合同怎么寫
2021-01-13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自殺案首判中會出現什么問題
2021-03-15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保險合同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內容是什么
2020-11-11人身保險合同的保險利益對象是什么
2020-11-13適用保險新條款 不可忽視溯及力
2020-11-27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網上買的保險怎么理賠
2021-02-17怎么做公眾責任險的風險評估
2020-11-27營業房拆遷員工有補償嗎
2020-12-18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協議拆遷是否有法律依據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