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 交通事故賠償標準 交通事故賠償協議書 交通事故賠償 交通肇事賠償標準 交通事故理賠 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
在發生了交通事故之后,作為當事人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留在事故現場,積極的配合對事故進行處理,搶救傷員和財產爭取減少事故造成的損失。但現實中有的人卻害怕承擔事故責任,因此有了逃逸行為。那一般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理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什么叫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別惡劣的情節的,屬于交通肇事罪的情節加重犯。所謂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需要指出的是,構成該情節加重犯,首先要求行為人的肇事行為已經構成交通肇事罪,否則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只能作為定罪情節在確定其是否構成交通肇事罪時加以考慮;其次要求行為人明知自己已經發生交通肇事行為,如果對肇事不具有明知的,自然也不可能產生逃避法律追究的動機,也就不構成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再次,對于雖然履行了對被害人的搶救義務,但是逃避責任查清認定的行為,仍然構成交通肇事逃逸。最后,所謂交通肇事逃逸主要是指自現場逃離,但也可以將被害人送往醫院后逃離,甚至在現場躲藏的情形。
二、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理?
假如發生交通事故,駕駛員應該先搶救傷者,盡最大可能來減少損失,然而一些駕駛員駕車逃逸是一件非常令人生氣的事情,對于發生交通事故后的逃逸現象的處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細則第九十二條的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但是,有證據證明對方當事人也有過錯的,可以減輕責任。 當事人故意破壞、偽造現場、毀滅證據的,承擔全部責任。同時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體運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交通運輸肇事后逃逸”,是指行為人在發生交通事故后,構成交通肇事罪的前提下,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為。構成逃逸行為應具備:
第一,行為人明知發生了交通事故;
第二,行為人已構成交通肇事罪;
第三,行為人主觀上具有“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如果駕駛員發生了交通事故,在主觀上存在逃避法律處罰的故意,就是說發生交通事故了,駕駛員自己知道了,但是為了逃避處罰,又駕駛車輛逃逸的,應該付全部的責任。當事人如果不服從交通主管部門的調解,可以到當地人民法院起訴。由人民法院最后作出判決。
對于交通事故逃逸,需要做出嚴格的認定,因為并不是所有當事人在事故發生之后離開現場的行為都會構成交通事故逃逸。而我國對逃逸的處罰是比較嚴重的,因此才有必要事先做出相應的認定才行。至于交通事故逃逸怎么處理,上文已經做出了介紹,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不知發生交通事故而離開現場,是否構成逃逸?
摩托車撞人后逃逸怎么處罰
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怎么處罰?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章程規定不設股東會能否召開臨時股東會
2021-03-04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法庭辯論結束大約多少天審判有結果
2020-11-12前妻要求增加撫養費我該怎么辦
2020-11-14約定僅對租金負連帶責任是否有效
2021-02-08學生周六溺水身亡學校有責任嗎
2020-11-20小產權房買斷需要什么手續
2020-11-29女職工哺乳期保護
2021-01-08勞動合同和勞務協議屬于什么區別
2021-03-02人壽保險理賠的過程
2020-11-15保證保險合同糾紛怎么處理
2021-01-15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出車禍修車保險公司賠多少錢
2021-02-13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保險利益的內容有什么
2021-02-15保險法立法目的是什么
2021-01-31如何避免理賠糾紛受損
2020-11-27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效力
2021-01-26保險代理人有哪些職責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