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者的刑事責任問題
由于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是犯罪的源頭,是犯罪行為的始作俑者,因而在一般情況下,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應當承擔網絡誹謗的全部或主要的刑事責任。網絡誹謗內容的發布者是指自己捏造可能損害被害人的虛假內容并將其利用網絡為媒介進行發布和傳播的主體,是網絡誹謗行為中最基礎、最關鍵的一環,是造成網絡誹謗行為之社會危害最直接的原因。
在部分國家和地區,如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律規定中,誹謗是一種嚴格責任,不區分故意或過失,誹謗性言論一旦發表,錯誤就已經構成。而我國大陸刑法典則明確規定了誹謗犯罪屬于過錯責任,必須有主觀上的故意才可能構成犯罪。但需要指出的是,這里的故意僅需要行為人捏造并發布虛假內容,且知道該內容可能會給被害人的人格、名譽造成損害即成立,并不需要其明確認識到損害的嚴重程度。當然,筆者認為也應有例外情況,如行為人雖然客觀上發布了損害被害人人格、名譽的事實,但依據法律或法理其主觀上不應預料到這一結果的,則不應負刑事責任。
傳播者的刑事責任問題
網絡誹謗內容的傳播者,或稱之為轉發者,一般不應承擔刑事責任,但在特殊情況下,某些傳播者亦應負部分或全部刑事責任。根據調查統計表明,近70%的被調查者憑借自己的經驗與感覺判斷網絡內容的真實性,而62.5%的人則會把網絡上新奇或有趣的內容進行轉發與他人分享。
由此可見,普通民眾很容易輕信網絡上的內容并進行傳播,他們一般不具有明顯的主觀惡性,對普通傳播者進行刑事處罰會加大司法成本,更可能引發社會恐慌,導致言論自由的危機,故筆者認為對普通傳播者一般不應追究刑事責任。網絡誹謗的傳播者往往造成了誹謗言論危害的擴大,但這種結果只是從客觀事實上來講,假如沒有足夠證據表明傳播者在轉發時知道或者應該知道轉發的事件為捏造并且可能給被害人造成不法損害,則不應被認定為犯罪。但是,若有證據表明原本的網絡誹謗內容并未造成嚴重后果,而轉發人出于侵害被害人的目的而惡意地進行廣泛傳播,或者修改、夸大原虛假內容,最終導致發生嚴重損害后果的,則轉發人應承擔網絡誹謗犯罪的部分甚至全部刑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道路交通事故在何方起訴
2021-03-25青海省醫療事故處理辦法實施細則是怎樣的
2021-01-29樓房被遮光可以要求補償嗎
2020-12-20法律中規定的拘役最高刑期是多久
2021-02-15欠條的訴訟時效怎么計算
2021-03-14贈與的房產可以賣嗎
2021-01-22勞動合同期限錯了還有效嗎
2021-02-15婚前財產處理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2-20上海房產繼承糾紛案
2021-02-04交通事故定責可以協商嗎
2021-01-10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民政管土地糾紛嗎
2020-12-18房屋不動產到期可以延期嗎
2021-01-13什么情形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
2021-02-28是否對其他單位承擔競業限制義務
2021-03-19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人事外包風險有哪些
2020-11-23勞動糾紛法官會受賄嗎
2021-01-04公司處分不接受可以仲裁嗎
2020-11-11保險合同解除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