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生駕車發生交通事故,警察判定其承擔主要責任,對方承擔次要責任。待到孫先生的保險公司進行理賠的時候,保險公司認為,應該賠償對方損失僅僅60%,以體現孫先生的主要責任。可是對方認為,孫先生應承擔的賠償責任應該是80%甚至是90%,這才叫主要責任。孫先生把自己的保險條款翻來看去,還真的沒有這方面的規定。孫先生詢問,這個主要責任、次要責任,如果反映在具體比例上,究竟是多少呢
律師答復:
的確存在這樣一種情況,責任的主次最終要體現在一個具體的比例上才有意義。如果你認為主要責任是指90%,我認為主要責任是指51%,到底主要責任是指百分之多少呢如果沒有法律規定,會讓當事人無所適從。實踐中,有些保險合同條款中,規定了所謂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的比例,但是也不絕對一樣,有規定主要責任是60%,也有規定是70%。可是,這個比例的法律依據到底從何而來呢,卻很少有人能弄清楚。
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法》的配套法規,2004年公安部頒布的《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第四十五條規定,因兩方或者兩方以上當事人的過錯發生交通事故的,根據其行為對事故發生的作用以及過錯的嚴重程度,分別承擔主要責任、同等責任和次要責任。
事實上,在2004年之前適用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第十八條也僅僅規定:“交通事故責任分為全部責任、主要責任、同等責任、次要責任”,也并沒有規定具體的比例。
目前,我了解到的一個法律法規依據是1993年5月19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批準、1993年6月10日北京市公安局發布的《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其中的第六條規定,交通事故責任者應按照所負交通事故責任承擔相應的損害賠償責任。負全部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100%;負主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60%至80%;負同等責任者,各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50%;負次要責任者,承擔符合規定損失的20%至40%;三方以上的交通事故責任者承擔的損害賠償責任,參照上述原則確定。
也許,這個規定就是我們實踐中確定責任具體比例的法律依據淵源,可能隨著后來大家約定俗成、反復使用,就形成了一種慣例。不過,《北京市實施〈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若干規定》早在1999年就失效了。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對于責任具體的比例劃分,已經沒有明確的法律依據了。
雖然有些保險條款中確定了責任比例,但是也有一些保險條款中的確是沒有規定的,這樣就會造成當事人在認識上的糾紛。從這個意義上說,確定責任比例,實際上成了法官一種酌情確定的情形,從55%至90%,都是有可能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購房定金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1-03-10如何用法律來保護平等權
2021-02-02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不動產抵押未登記合同有效嗎
2021-01-14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手續是怎樣的
2021-01-19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家庭暴力案例
2021-02-27法院如何認定受脅迫的婚姻
2021-02-11贍養費能請求法律援助嗎
2021-02-14承兌人不承兌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1-03-05離婚訴訟書可以寫得詳細點嗎
2021-03-09離婚證據幾年有效
2020-12-22轉繼承適用的范圍是什么
2021-02-09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因公殉職認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29拿別人銀行卡取錢算盜竊嗎
2020-11-12找車拉貨算雇傭關系嗎
2021-01-09超市購物車小孩摔死,應當由誰負責
2020-12-05租房遇到黑中介不退定金怎么辦
2020-12-24勞動合同關系幾年內訴訟有效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