詐騙罪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罪名,現實生活中時有發生,屢禁不止,為人民所痛恨,為刑法所不容。但是,對于什么叫詐騙罪,很少有人認真考慮過,特別是其與盜竊罪、侵占罪的差別,實際上學界對此爭議很多很大。那么,法律中對詐騙罪的定義是如何規定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詐騙罪的定義是什么
(一)詐騙罪的概念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
(二)詐騙罪的構成特征
1、犯罪客體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犯罪客觀方面
本罪在客觀上表現為使用欺詐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
3、犯罪主體
本罪主體是一般主體,凡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4、犯罪主觀方面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
二、如何正確認定詐騙罪
(一)罪與非罪
借款由于某種原因,長期拖欠不還的,或者編造謊言或隱瞞真相而騙取款物,到期不能償還的,只要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沒有揮霍一空,不賴帳,不再弄虛作假騙人,確實打算償還的,仍屬借貸糾紛,不構成詐騙罪。
(二)本罪與本法規定的其他詐騙犯罪的界限
刑法其余各章節分別規定了集資詐騙罪、貸款詐騙罪、金融票證詐騙罪、信用證詐騙罪、信用卡詐騙罪、有價證券詐騙罪、保險詐騙罪、合同詐騙罪等。這些詐騙犯罪與本罪在主觀方面和客觀表現方面均相同,但在主體、犯罪手段、主體要件與對象上均有差別,較易區分。
三、詐騙罪判幾年
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值得一提的是,詐騙罪侵犯的對象僅限于國家、集體或個人的財物,而不是騙取其他非法利益。其對象也應排除金融機構的貸款,因為刑法已經特別規定了貸款詐騙罪。而在主觀方面,法律中規定必須是出于故意,如果是過失則不能認定構成此罪。
詐騙罪的形式處罰是什么?
詐騙罪的相關法律有哪些?
詐騙罪量刑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自媒體配圖侵權怎么處理
2021-03-04行政處罰再次違法,是否還可以進行立案受理
2021-02-17哪些人是被扶養人
2020-12-30兩人出于共同故意去打人會怎樣處罰
2020-11-24房子抵押后還能買賣嗎
2021-02-15司機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損害,應如何確定案件的被告?
2021-03-02交通事故復議期限是怎樣的
2021-01-12子女死亡父母能領到贍養費嗎
2021-01-30一審解除財產保全二審可以再申請嗎
2021-01-12繼承的房子再贈與別人會交稅嗎
2021-03-24商業銀行調整業務范圍需要哪個部門批準
2021-02-09主合同到期后還能簽擔保合同嗎
2021-03-22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解除的具體內容
2021-03-18雇傭關系的法律責任有哪些
2020-12-27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怎么避免保險合同糾紛
2021-02-01保險合同訂立有關問題
2021-01-13保險公司有哪些形式
2021-01-21雇主侵占雇員保險金 不當得利被判返還
2021-03-04失效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