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獨資企業中雇員侵占罪與職務侵占罪兩者的區別在于:
首先,主體不同。侵占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即任何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為本罪主體;職務侵占罪的主體則是特殊主體,根據刑法第二百七十條第一款規定,職務侵占罪的主體包括“公司、企業或者其他單位的人員”,也就是說該法條所指公司、企業也應當是“單位”。
其次侵犯的客體和對象不同:侵占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財物;而職務侵占罪侵犯的客體是公司、企業和其他單位的財產所有權。
第三,二者在客觀方面的表現不同。侵占罪要具備非法占有代為保管的他人財物、遺忘物或埋藏物且數額較大,并具有拒不歸還的行為;而職務侵占罪則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通過盜竊、詐騙、侵吞或其他方法非法占有本單位的財物。
最后,二者適用的訴訟程序不同。侵占罪的社會危害性較小,只有數額達到一個較大的范圍時才追究,且不是國家主動追究,屬于告訴才處理的犯罪;而職務侵占罪的社會危害性遠遠大于侵占罪,故需要國家主動追究,屬于公訴案件。
由此可見,究竟是“代為保管他人財物”還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是區分侵占罪和職務侵占罪的核心標志。而只有根據刑法規定的本罪主體的具體情況,才能正確認定行為人究竟是“代為保管他人財物”還是“利用職務上的便利”,也就是說假如個人獨資企業屬于自然人范疇則其雇員的行為肯定屬于前者,而假如屬于刑法271條第1款所指的“單位“的話則可能屬于后者而必不屬于前者。因此個人獨資企業這一主體是否是“單位”就成為關鍵所在。
那么什么是“單位”呢?嚴格地說,“單位”并不是一個法律概念,多具有統計學的意義,如我們所使用的計量單位、計程單位等。但是作為一般法律關系中的單位,顯然是指由一定數量的自然人,以一定的目的所組織起來的集合體。與民法上的“法人”相比較,其設立條件更為寬泛一些。可以說,單位是上位概念,法人是下位概念。單位除了包括“法人”外,還包括不具有法人資格的獨立民事主體,如合伙組織;非獨立民事主體,如法人或其他單位的內部職能機構。無論如何,這個集合體應當具有一定的名稱、相對固定的住址、確定的領導機關和組織工作成員,并有一定的獨立財產,以便能夠對外承擔民事責任。
簡而言之,一般法律關系中所指的單位,是包括法人、合伙組織、非法人團體等在內的自然人集合。個人獨資企業是否屬于單位則是由其社會經濟屬性來決定的,下面就通過對其社會經濟屬性的分析來確定個人獨資企業的法律地位以便準確揭示本文所研究對象行為的法律屬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拖欠半年工資還能去勞動局投訴嗎
2020-11-13房屋租賃合同違約金的法律規定
2021-02-09煤礦事故頻發,煤礦安全如何保障
2021-02-22如何分立一個全資子公司
2021-03-02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買賣雙方的合同中明確約定支付定金,一方違約定金罰則如何適用
2021-03-12房屋抵押貸款核對哪些信息
2021-01-15股東的個人財產和公司財產的區別
2020-11-11緊急拘留是什么意思
2021-01-04繼承權公證程序有哪些
2020-11-11末位淘汰制度解雇員工是否可行
2021-02-02企業財產險有哪些險種
2021-02-25飛機延誤險的賠償標準是如何的
2020-11-24保險合同標的是什么
2021-03-17車禍保險賠付多少錢
2020-11-24出車禍了保險公司多久賠償傷者
2021-03-21影響互聯網保險流動性風險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1-03-24保險合同的含義與特征有哪些
2021-03-04保險受益權的界定
2021-01-11強制保險如何立法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