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通常會遇到認定合同詐騙罪的“非法占有目的”問題。這一問題的焦點通常包括“非法占有目的”是在什么時候產生,是否必須在合同簽訂的當時就有或可以在合同簽訂后產生,常見的“借雞下蛋”和“拆東墻堵西墻”的行為如何認定等一系列問題。
這些問題在證據的采用上和事實的認定上較難操作。筆者認為,因為合同詐騙的行為要件是法定的,修改后的刑法第224條規定的五種具體情形中,前三項都明顯可以看出規定的是在簽訂合同過程中就要有“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只有第四種“攜款逃匿”的行為,主觀故意要靠推斷得出。一般對前三種情況沒有爭議,只有第四種情況復雜一些。即客觀行為具備“攜款逃匿”,是否還需要證明當事人的“非法占有目的”?筆者認為,這種情況一般在實踐中很難確認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的主觀故意,在沒有事實證明行為人簽訂合同時沒有“非法占有目的”,而實施了“攜款逃匿”的行為,根據刑法規定的“在簽訂、履行合同過程中”的規定,可視為在履行中產生的非法占有的犯罪故意,應予認定。但是如果要有證據證明,確定被告人沒有非法占有的目的的情況,則不應當認定構成本罪。
具體而言,在處理案件時,應當根據其是否是刑法所規定的具體行為,并綜合考慮事前、事中、事后的各種主客觀因素作出判斷。
1、行為人在簽訂合同時有無履約能力。行為人的履約能力可分為完全履行能力、部分履約能力和無履約能力三種情形,應根據不同情況分別加以認定:
(1)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2)有完全履約能力,但行為人只履行一部分,如果其不完全履行的目的旨在毀約或避免自身損失或由不可避免的客觀原因造成,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如果其部分履行意在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3)有部分履約能力,但行為人自始至終無任何履約行為,而以欺騙手段讓對方當事人單方履行合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4)有部分履約能力,同時亦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即使最后合同未能完全履行或完全未履行,應認定為民事欺詐行為;但是,如果行為人的履約行為本意不在承擔合同義務而在于誘使相對人繼續履行合同,從而占有對方財物,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5)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之后仍無此種能力,而依然蒙蔽對方,占有對方財物的,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6)簽訂合同時無履約能力,但事后經過各種努力,具備了履約能力,并又有積極的履約行為,則無論合同最后是否得以完全履行,均只構成民事欺詐。
2、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有無詐騙行為。詐騙行為絕大多數是作為,而不可能是單純的不作為。其主要表現為行為人虛構事實或隱瞞真相。從司法實踐中看行為人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沒有欺詐行為,即使合同未能履行,也不能定合同詐騙罪。沒有詐騙行為,不能定合同詐騙罪,但是有詐騙行為也不一定構成合同詐騙罪。要正確認定合同詐騙罪還須結合其他客觀因素作具體分析。一般說來,在簽訂和履行合同過程中,行為人在事實上虛構了某些成分,但是并未影響合同的履行,或者雖然合同未能完全履行,但是本人愿意承擔違約責任,足以證明行為人無非法騙取他人財物的目的,故不能以合同詐騙罪論處。
3、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后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行為。履約行為的有無最能客觀地反映行為人履行合同規定的民事義務的誠意,也是認定行為人是否存在騙取錢財目的的重要客觀依據。一般說來,凡是有履行合同誠意的,在簽訂合同后,總會積極創造條件去履行合同。即使不能履行,也會承擔違約責任。而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人,在合同簽訂以后,根本沒有去履行合同或者是虛假地履行合同。對于這種情形,不論其有無履行合同的實際能力,均應以合同詐騙罪論處。實際存在的履行行為,必須是真實的履行合同義務的行為,而不是虛假的行為。
履行行為是否真實,應當結合履約能力的不同情形來判斷,這里應該注意以下兩種情況下對行為性質的認定:
(1)行為人在簽訂合同后采取積極履約的行為,在尚未履行完畢時,行為人產生了非法占有對方財物的意圖,將對方財物占為已有。此種情況下,行為人的部分履行行為雖然是積極的、真實的,但由于其非法占有的故意產生在履行合同的過程中,其先前的積極履行行為已不能對抗其后來行為的刑事違法性,應構成合同詐騙罪。
(2)行為人在取得相對人財物后,不履行合同,迫于對方追討,又與他人簽訂合同騙取財物,用以充抵前一合同的債務。這種連環詐騙在司法實踐中被形象地稱為“拆東墻補西墻”。這種行為實質上是行為人被迫采取的事后補救措施,不是一種真實的履行行為,應認定為合同詐騙罪。
4、行為人對取得財物的處置情況。若當事人沒有履行義務或者只履行一部分合同,則當事人對其占有的他人財物的處置情況,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當時的主觀心理態度,不同的心理態度,對合同標的處置也必然有所不同。
所以可以從行為人對他人財物的處置情況認定其主觀上是否有“非法占有目的”:
(1)如果行為人將取得的財物全部或大部分用以揮霍,或者從事非法活動、償還他人債務、攜款逃匿、隱匿財物且拒不返還等,應認定為行為人有“非法占有”之故意,其行為構成合同詐騙。
(2)如果行為人將取得的財物全部或者大部分用于合同的履行,即使客觀上未能完全履行合同之全部義務,一般不以合同詐騙論。
(3)如果行為人將取得的財物沒有用于履行合同,而是用于其他合法的經營活動,只要在合同有效期限內將對方財物予以返還,應視為民事欺詐;當其沒有履約行為時,應認定為合同詐騙。
5、行為人在違約后有無承擔責任的表現。一般情況下,具有履行合同誠意的行為人,發現自己違約或者對方提出違約時,盡管從自身利益出發,可能提出辯解以減輕責任,但卻不會逃避承擔責任。當無可辯駁自己違約時,會有承擔責任的表現。而利用合同進行詐騙的人在糾紛發生后,大多采用潛逃等方式進行逃避,使對方無法挽回自己的損失。但是,必須注意的是,對那些不得已外出躲債,或者在雙方談判時百般辯解否認違約的,不能一概認定為合同詐騙,應該結合其他客觀因素作具體分析。
6、行為人未履行合同的原因。影響合同未履行的原因包括主客觀兩種情況。行為人在履行合同過程中享受了權利,而不愿意承擔義務,表明合同未履行是由于行為人主觀上造成的,從而說明行為人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應以合同詐騙論處。但是,如果合同當事人享受了權利,自己盡了最大努力去承擔義務,只是由于客觀上發生了使行為人無法預料的情況,導致合同無法得到全面履行,這種情況下,行為人不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應以合同糾紛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債的擔保,債的擔保的類別有哪些
2021-02-22拖欠房租房東有權處理租客的東西嗎
2021-02-03股權轉讓變更需要實名認證嗎
2021-03-14交通事故二級傷殘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23格式條款的特征有哪些
2020-11-09離婚財產糾紛怎么解決
2021-03-24不贍養老人能正常分配撫恤金嗎
2021-01-23當事人對合同可以約定附條件嗎
2020-12-15強制執行時效是兩年嗎
2021-02-03購買教育地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28辭退是開除公職嗎
2021-03-02人壽保險合同是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2-26保險公司的業務流程及分類有哪些
2021-01-08意外保險如何索賠
2021-02-15自駕車死亡意外保險陪不賠
2021-01-01保險合同條款有哪些種類
2021-03-18保險合同怎樣生效?
2020-12-13事故證明書可以報保險嗎
2021-01-03保監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還審理嗎
2021-01-23意外傷害保險期限是多久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