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3年3月初,在某中介公司的居間服務下,張女士購買劉女士的房屋,簽訂合同時,某中介公司和劉女士一致表示房屋之前沒有人居住,更沒有出過事。
張女士入住該房屋后,在偶然和鄰居聊天的過程中,得知劉女士的丈夫在該房屋內上吊身亡。張女士遂將劉女士訴至法院,要求撤銷房屋買賣合同,并要求劉女士對裝修進行補償。
【法院處理】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房屋買賣雙方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賣房人應如實披露房屋的實際情況。雖然房屋內發生非正常死亡事件,客觀上未對房屋的實際使用價值產生影響,但該情況會影響購房者的心理感受,包括恐懼、忌諱等,從而造成房屋交易價值降低,構成了房屋的重大瑕疵,是影響房屋買賣合同訂立的重大事項。
劉女士故意隱瞞房屋內曾發生過兇案的行為,違背了誠實信用原則,雙方合同的簽訂亦違反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思表示,構成欺詐,法院判決支持了張女士的訴訟請求。
合同法第五十四條規定,下列合同,當事人一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一)因重大誤解訂立的;(二)在訂立合同時顯失公平的。一方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的合同,受損害方有權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變更或者撤銷。
教你幾招識別“兇宅”
買家若對“兇宅”有所避諱,可在合同中明確房屋的條件,并應多方探聽業主出售房屋的情況,比如到轄區派出所了解或將其購買房屋地址作為關鍵字在網上搜索。同時,買家也可要求業主在合同中約定信息披露條款,如“業主保證所出售房屋中未曾發生過非正常死亡、嚴重刑事案件等可能導致買家心理不安的情況。若買家發現房屋中曾經發生過上述情況而業主未曾予以書面披露,買家有權解除合同并要求業主賠償10萬元”之類的合同條款。
這樣的約定可以督促業主披露房屋信息,也可以讓買家在發生糾紛尋求法律救濟時有據可依。另外,業主如自身房屋曾發生過非正常死亡、嚴重刑事案件等事實,應遵守誠實信用原則,主動向買家說明,并以書面形式予以告知。
對于中介公司及經紀人員在向消費者提供中介服務時,除要按照行業規章制度的規定,如實告知物業的權屬、面積、使用年限、用途、抵押、租賃、使用限制等基本情況外,對于非告知義務的內容,應當秉承誠實信用原則,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如實調查、了解和反映情況,不應未做調查就隨意承諾,或提供虛假信息或作虛假承諾,誤導或誘騙消費者交易。若消費者對“兇宅”有所避諱,且需中介公司及經紀人員配合調查的,應明確向其告知,并在合同中明確約定房屋的條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微型公司增資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1-17哪些合同可以單方解除
2020-12-31土地使用權出讓金什么時候交付
2020-11-25商標淡化行為應當注意把握哪幾點
2021-01-13小車與自行車相撞,自行車受傷了誰的責任
2021-02-05行政處罰中警告的適用情形
2020-11-07商標還在公示期可以轉讓嗎
2020-12-13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對移送或指定管轄的裁定
2021-02-20交通事故賠償款對方不給怎么辦
2021-01-12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外國公司在中國境內設立分支機構需要審查批準嗎
2021-01-16央行出新規,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轉賬支付業務受限
2021-01-15勞務派遣能否獲得賠償
2021-01-18實習期毀約有什么后果
2021-01-11壽險的投保額怎么計算,購買壽險時又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1-03-18購買兒童意外傷害賠償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1-16哪些業務是人身保險公司可以經營
2020-11-23什么是再保險公司
2020-12-10交通事故保險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探討
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