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騙兒童罪構成要件
(一)客體要件
拐騙兒童罪
本罪侵犯的客體,是他人的家庭關系和兒童的合法權益。拐騙的對象是不滿十四周歲的未成年人。
(二)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采用蒙騙、利誘或者其他方法,使兒童脫離自己的家庭或者監護人的行為。
所謂拐騙,可能是直接對兒童實行,也可能是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實行。拐騙的手段是多種多樣。比如,給兒童愛吃的食物、喜愛的玩具、好看的衣服以及帶去玩耍等,騙取兒童的好感后將其拐走。對兒童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則往往是以獻殷勤、假意幫助照看孩子、表示喜愛兒童等手段騙取信任后,尋找機會將兒童騙走或者將嬰兒偷偷抱走??傊褂酶鞣N手段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或者監護人,是拐騙兒童罪在客觀方面的重要特征。
所謂拐騙兒童脫離家庭,是指使兒童脫離與父母或者其他親屬共同生活的處所。脫離監護人,則是指使兒童脫離依法對其人身、財產及其他合法權益負責監督和保護的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16條的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的關系密切的其他親屬與朋友。除上述法定監護人外,受兒童家長委托負責照管兒童的人,也具有監護人的身份,如果使兒童脫離具有這種身份的人的監護,同樣是拐騙兒童脫離監護人的行為。
(三)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凡達到刑事責任年齡且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構成本罪。
(四)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表現為故意。其目的大多是為了將拐騙的兒童收養為自己的子女;也不排除有的是為了供其使喚、奴役;也有的是因為非常喜歡兒童而實施拐騙的。從實踐看,拐騙兒童的大多是一些沒有子女的人,想把拐來的兒童收養為自已的子女。這樣的人主觀上并不是想殘害兒童,但是,他們這種極端損人利己的行為,使受騙兒童的心靈遭受嚴重創傷,給兒童的父母和其他親人造成極大的精神痛苦,也給群眾的正常生活秩序帶來威脅。因此,對于拐騙兒童的犯罪行為,不論其動機、目的如何,都不應忽視其社會危害性,必須給以應得的懲罰。
一起防止這樣的事情的發生。如果您還有什么不懂的法律知識,您可以到我們的律霸網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政府部門法律顧問合同范本
2021-03-02案件到檢察院多久會傳喚
2021-01-24離婚孩子共同撫養怎么撫養
2020-12-19拆遷的房子法院可以強制拍賣嗎
2021-02-08法人的民事行為能力與自然人的民事行為能力的區別
2021-01-29物業非法入駐怎樣處理
2021-03-24工亡的待遇是什么標準
2021-02-18試用期的時間是多久
2021-03-03農民工有哪些勞動保護
2020-12-19變更受益人要經被保險人同意嗎,購買壽險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04保險合同解除
2021-02-16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0-11-16什么叫除外責任
2021-01-23交通責任認定書下來保險就可以賠款嗎
2021-02-11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概念是什么
2020-11-15土地出讓金收取標準是多少
2020-12-28國有土地劃撥土地轉讓有哪些條例
2020-12-08新土地法規定每一畝地多少錢
2020-11-10養殖場被拆遷,能拿多少補償款
2021-01-09政府不履行安置補償協議,怎么維權
2020-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