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訴訟中的回避由誰決定?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總結如下:
法院院長決定:審判人員、法院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檢察院檢察長決定:檢察人員、檢察院書記員、檢察院聘請或者指派的鑒定人、翻譯人員回避。
偵查機關負責人決定:偵查人員及由其指派或聘請的翻譯人員、鑒定人回避。
法院審委會決定院長回避。
檢察院檢委會決定檢察長或者偵查機關負責人回避。
二、《刑事訴訟法》
第二十八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當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一)是本案的當事人或者是當事人的近親屬的;
(二)本人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
(三)擔任過本案的證人、鑒定人、辯護人、訴訟代理人的;
(四)與本案當事人有其他關系,可能影響公正處理案件的。
第二十九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不得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不得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違反前款規定的,應當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權要求他們回避。
第三十條 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的回避,應當分別由院長、檢察長、公安機關負責人決定;院長的回避,由本院審判委員會決定;檢察長和公安機關負責人的回避,由同級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決定。
對偵查人員的回避作出決定前,偵查人員不能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對駁回申請回避的決定,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請復議一次。
第三十一條 本法第二十八條、第二十九條、第三十條的規定也適用于書記員、翻譯人員和鑒定人。
在司法實踐中,對于回避的情況是非常常見的,特別是對相關情況的認定,如果犯罪嫌疑人與司法機關的工作人員存在一定的關系的,為了不妨礙司法的公正,相關司法人員是必須要進行回避處理的,具體情況下應當結合實際情況而定。
司法鑒定未回避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民事訴訟法回避方式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包括什么
2021-01-04租賃房屋頂塌下來如何賠
2020-12-01股東代表訴訟有期限限制嗎
2020-11-30涉及商業秘密能否公開審理
2021-01-02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贈與房產不可要回的情形
2021-01-16人身損害賠償糾紛在法院判決后如何申請強制執行
2020-11-26陷入套路貸房產被騙過戶怎么辦
2021-03-11公司盜用他人信息入職如何處罰
2021-01-06調崗降薪離職補償金怎么算
2020-11-18什么是是人壽保險的受益人及怎樣指定人壽保險的受益人
2021-02-14保險合同的效力會出現哪些情形
2021-03-13身患重疾意外摔傷致死保險公司不予賠付嗎
2021-01-08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保險合同和保險合同主體的定義是如何的
2021-01-06汽車被盜,保險公司有義務把車從外地取回來嗎
2021-02-26保險費的特性有哪些
2021-02-20失效
2020-12-31草地、林地承包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0-12-04拆遷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