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你推薦】
行政強制法 訴訟費 訴訟時效抗辯 管轄權異議申請書 起訴書怎么寫 強制執(zhí)行申請書 欠條的訴訟時效
民事訴訟法中的訴訟主體,從狹義上指的就是依法參與民事訴訟原告、被告和第三人,他們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組織。當我們遇到民事糾紛需要提起民事訴訟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的時候,法院需要依法審理民事案件中的訴訟主體是否適格。今天,律霸的小編綜合整理了民事訴訟法訴訟主體資格的相關內(nèi)容來為您答疑解惑,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一、什么是民事訴訟
1、民事訴訟主體,是指參與民事訴訟活動的當事人。在民事訴訟活動中,涉及的訴訟主體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主持審判活動的審判機關,審判機關主導民事審判活動,是當然的主體;二是訴訟當事人,即參與訴訟活動的民事糾紛的雙方,包括訴訟代理人;三是訴訟參與人,包括證人、鑒定人、勘驗人等。民事訴訟主體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才能保證民事訴訟活動合法有效地進行。
我們通常所提到的民事訴訟主體,是指第二類的訴訟當事人,即原告、被告、第三人以及上訴案件中上訴人、被上訴人。合格的當事人直接關系到訴訟的結果。我們在法庭上有時會遇到被告反駁原告稱“你不能告我”,或者“你沒有實體權利,你不能當原告”,法院要對當事人主體資格進行審查并作出判斷,這就是當事人訴訟資格是否適格的問題,即案件的原告、被告、第三人是否是本案正當當事人。
2、正當當事人或者合格的當事人,是指對于特定的訴訟可以自己的名義成為當事人的資格。適格當事人就具體的訴訟作為原告或者被告進行訴訟的權能,稱為訴訟實施權。具有訴訟實施權的人即是適格的當事人。提起訴訟的當事人未必是適格的當事人,法院只有針對適格當事人作出的判決才有法律意義,也只有正當當事人才受法院判決的拘束。對于不適格的當事人,應裁定駁回起訴或者更換。因此,當事人是否適格是法院作出有效判決的前提。
二、民事訴訟法訴訟主體資格怎么確定
審理民事案件時首先應當正確地確定訴訟主體,訴訟主體確定錯誤,實體處理結果必然會不正確。確定訴訟主體看起來比較簡單,但審判實踐中卻遠遠不那么容易。因此在審理民事案件中如何確立訴訟主體是值得研究的。
(一)確立訴訟主體的一般原則:
訴訟主體,又稱案件的當事人,是指因民事上的權利義務關系發(fā)生糾紛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論活動,并受法院裁判約束的利害關系人。在審判實踐中,實際存在兩種性質(zhì)的當事人:一種是程序法上的當事人;另一種是實體法上的當事人。程序法上的當事人,是指案件進入訴訟程序后的原告和被告。因為這時的當事人是否在事實上真的存在利害關系還是個未知數(shù),真正的利害關系只有在法院開庭審理之后才能確定,因此稱為程序法上的訴訟主體。實體法上的當事人,是指經(jīng)過案件的審理法院依法確定的案件當事人,這些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因此稱為實體法上的訴訟主體。
審判實踐中,由于認識上的差異,這兩種當事人經(jīng)常交織在一起,給法院正確審理案件帶來了麻煩和困難,因此法院審理民事案件正確確定訴訟主體就成為首要的任務。
(1)兩種訴訟主體的構成要件:
程序法上的當事人是在案件進入訴訟程序、開庭審理沒有結束前的當事人,構成這種當事人有以下要件:一、被告是原告認定的案件當事人。一個案件的成立,必須有原告和被告。原告在向法院起訴之前有自己主觀上認定的被告。如果案件的原告不認定自己起訴的被告是侵害自己利益的當事人,他就不會對其進行起訴。二、由于在案件審理之前不能確定真正的當事人,因此凡在訴訟內(nèi)明確表示為原告和被告的人,不論是不是民事權利或法律關系的主體,以及對訴訟權標的有無訴訟實施權,都是當事人。
(2)實體法上訴訟主體構成的要件:
實體適格的當事人,是在案件開庭審理后,法院依法確定有權以自己名義支配訟爭民事權利義務的主體,亦即有權以自己的名義主張、放棄民事權利和有權以自己的名義否定,承認訟爭民事義務的主體。構成實體法上的當事人,應當符合以下條件:一、當事人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當事人必須是發(fā)生民事爭議一方,與案件有直接的利害關系。如借貸糾紛案件,案件的訴訟主體必然是債權人或債務人或與債權債務有利關系的第三人。
(二)當事人必然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凡不是以自己的名義而是以他人的名義進行訴訟的人,如訴訟代理人等都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三)、當事人受法院裁判的拘束。如果參加案件訴訟的人雖然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但不受法院裁判的約束的人,如證人等就不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三、實體法上的訴訟主體的審查認定
訴訟法上的當事人是否成立,除了審查其訴訟行為能力外沒有更多審理項目,因為有些問題可以在案件的實體審理中解決,但實體法上當事人的審查認定卻涉及許多的法律關系,因此在審判實踐中審查認定起來就比較困難,然而,實體法上當事人的認定又決定著案件處理的公正性、公平性。因此,我認為在審判實踐中審查認定實體法上的當事人。應注意掌握三個條件:
(1)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侵害與被侵害的利益爭議事實:因為只有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與他人發(fā)生爭議,而提起訴訟的人及其相對方,才是直接的利害關系人。如果自己的利益沒有受到侵害,也沒有因為自己的利益而與相對人發(fā)生爭議,那么雙方當事人就不是有直接利害關系的人。
(2)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保護權利的爭議事實:當事人在民事訴訟中無論是保護自己的權利還是保護他人的權利,只要以自己的名義進行訴訟引起民事訴訟程序發(fā)生、變更或消滅的,都是民事訴訟的當事人。
(3)爭議的雙方當事人是否存在民事法律關系:法律關系也是形成民事訴訟關系的條件之一。如果當事人雖然沒有以上兩種爭議的直接事實存在,但與爭議的事實有某種法律關系存在,那么他同樣可能成為實體法上的案件當事人,如案件的第三人就是如此。
四、對不適格訴訟主體的處理
在案件的審理過程中,經(jīng)審查,不適格的訴訟主體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原告與案件沒有直接的利害關系;二是訴訟被告不當;三是原告與被告不具備主體資格。民事訴訟法中沒有規(guī)定對不適格當事人的處理。但審判實踐中可按照下列方法進行處理∶
(1)主體不合格的處理。原告與被告均不具備主體資格的對他的起訴或應訴或其他訴訟行為,在經(jīng)其他具備條件的當事人追認后,應當確認他的效力。
(2)委托代理的處理:如果有條件的當事人委托其代為訴訟或代為撤訴的可由其代為訴訟或為代撤訴,如果不委托其代為訴訟或代為撤訴的,法院應當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3)原告不適格的處理:原被告不適格的,一般裁定駁回起訴;被告不適格的,可以告知原告更換、原告不更換的,應當裁定駁回原告的起訴。
當我們采取用法律武器維護合法權益的時候,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只有人民法院審查訴訟主體適格的情況下,此時訴訟主體即民事案件當事人的起訴才算成立。民事訴訟法訴訟主體資格的審查可以分為實體法上的訴訟主體資格審查和程序法上的訴訟主體資格審查。當然,如若民事訴訟主體資格是不適格的,人民法院就會依法駁回民事糾紛人的起訴。
公司注銷后,民事訴訟主體責任承擔者是誰?
在公司經(jīng)營過程中,發(fā)生訴訟情形,那么公司的訴訟主體如何確定?
交通事故中哪些人有訴訟主體資格?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區(qū)塊鏈信息服務備案信息要定期查驗嗎
2021-02-28行政處罰超過多長時間不再罰
2020-12-17販毒可以刑拘嗎
2021-02-20合同債權質(zhì)押的債務人逾期不履行義務時該怎么做
2021-03-26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合同糾紛判決后上訴期為多長時間
2021-02-19非公有制經(jīng)濟包括哪些
2020-11-17公司可否不經(jīng)過員工同意而調(diào)動崗位
2021-01-01無營業(yè)執(zhí)照單位能否認定勞動關系
2020-12-20公司申請破產(chǎn)不給員工補償是否合法
2020-12-06怎么計算長期人身保險業(yè)務的最低償付能力額度
2020-12-15投保人在法律上有什么規(guī)定
2020-11-22商業(yè)養(yǎng)老保險真的能夠養(yǎng)老嗎
2021-03-13交強險條例第六條怎么解釋
2020-12-26南京拆遷安置房登記辦理文件
2020-12-10拆遷安置房能否辦理房產(chǎn)證
2021-03-19協(xié)議拆遷的背后有哪些陷阱
2021-01-12拆遷補償款一直不給怎么辦
2021-03-17準遷證過期了后怎么辦
2021-01-14沒有房產(chǎn)證的房子是否可以獲得拆遷補償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