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訴法當中的證人證言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在刑事訴訟程序當中不管是證人也好還是其他證據來說對案件的證明作用都是不可否認的,在刑事訴訟當中的八大類證據來說,證人證言也是我們最容易區分的一種證據分類,下面小編就來告訴大家刑訴法證人證言是如何規定的。
一、證人和證人證言
所謂證人是指除當事人、被害人以外的第三人,是知道案件事實情況并向司法行政機關陳述的人。
證人一般具有以下特征:
1、證人的無可替代性。證人是由案件事實本身決定的,不能指定和聘請,必須有經驗事實之人擔任。
2、證人具有不得拒卻性。出庭作證是證人的義務,對于證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絕證言,除非有符合法律規定的條件才得以拒絕證言。
3、無資格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做證人,即使器官有缺陷、年幼的人。
但是證人以自然人為限,法人、社會組織不能為證人,因為法人、社會組織不能感知案件事實。雖然證人沒有資格之限制,但自然人要在訴訟案件中作為證人也必須符合一定的條件,從我國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來看,其條件有:
1、證人是在訴訟活動開始前便了解案中情況的人,這是由證人的不可替代性的特征決定的。
2、證人必須是能夠辨別是非,正確表達的人。我國的刑事訴訟法第四十八條第二款規定:“生理上、精神上的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別是非、不能正確表達的人,不能作證人。”因此,未成年人,限制行為人只要在其明辯范圍內所作的證言應是有效證言。
3、證人是自然人。
我國證人可分好幾種,根據不同標準可做以下分類:
根據證人是否直接接觸案件事實,可分為目擊證人和傳聞證人。
根據證人的陳述是否有利于被告,可分為證明犯罪證人和證明無罪證人。
二、證人證言產生誤差原因
關于證人證言產生誤差的原因分析證人證言是證人對其親自經驗、感受的事實經過思維之后而形成的,易受主、客觀各方面條件的影響而失去真實性,一般來講,影響證言真實性的主客觀條件主要有以下幾點:
1、證人作證的主觀要意愿之分析證人可能有意提供虛假證言,這種可能性在于證人的品質、思想、政治態度等原因,主要包括四種情況:
A、證人與當事人有某種利害關系。如個人恩怨關系,證人通過提供虛假證言,故愿意陷害或包庇有親屬關系的當事人。
B、證人受當事人或當事人親友的委托,而故意提供虛假證言。一般證人受他方請客送禮的約束,或者收受他方錢財而提供虛假證言。
C、證人與案件事實情節有牽連,或者與案件審理結果有某種利害關系為推托責任或維護自身利益而提供虛假證言。
D、證人有不良動機,故意提供虛假證言、包庇陷害案件當事人。
2、對證人作證能力之分析證人證言的形成過程,一般經過三個階段,即證人對案件事實的感受階段,證人對感受事實的記憶階段及要求證人作證的陳述階段。證人的感受、記憶、陳述三個階段,因證人的生理、心理、性格、習性、教育程度、形成證言當時的客觀環境等因素的不同,影響著證人證言的真實性程度。在感受階段,證人的生理能力、腦、眼、鼻、舌、身體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能力,如近視、色盲、夜盲等都會造成錯覺。心理能力,即證人在感受事實情況時的心理狀態或精神狀態,制約著證人的正確感受案件事實的程度,證人的興趣也會影響證人的感受,一般地說,如果證人十分熱衷于從事某項活動,則感覺較深。證言形成時的客觀環境條件,如白天或黑夜、陰天或晴天、光線的明亮程度都會影響證人的判斷力。在記憶階段,證人的作證能力決定于證人對感受事件的記憶能力,即證人有無能力把感受到的案件事實,正確地記憶下來。
影響記憶的因素一般有三種:
A、證人的主觀能動因素,其對外界發生的事件刺激是主動地記憶還是被動的記憶,如果是被動地記憶,則可靠性較小些,而如果是主動地記憶可靠性較大點。
B、證人的生理因素。證人的記憶功能與其年齡、職業因素有直接關系。一般而言,青年比老年人的記憶能力強,健康人比病人的記憶能力強。
C、證人記憶的持續時間因素。記憶在經歷較長的時間后,會發生遺忘,因此一般都要求司法行政機關及時地詢問證人,以求得最完整的證言。在陳述階段,證人證言的真實性取決于證人能否用準確的語言把案件的真實情況向司法行政機關做出正確地描述。
清楚、準確的描述一般亦取決于三個因素:
A、生理因素,有無口吃或者其他語言障礙。
B、證人的邏輯思維能力,能否抓住關鍵詞。
C、證人的語言文字能力,能否形象、生動地再現案件事實。
正是基于上述原因,為了明嘹證人證言的準確性,在實踐中我們應該對證人證言進行勘驗,如檢查證人的視力、精神狀態及智商;調查證人的知覺情形。再如測量證人目擊犯罪的地點與犯罪發生地點以認定其距離是否為證人的視力所及;也可以對證人用測謊進行測驗,通過觀察被檢測人的反應來判斷其證言的可信程度。
三、關于意見證據排除的問題
所謂意見證據排除是指證人只能陳述自己所了解的案件事實,而不能對這些事實發表意見和私自看法。
我國臺灣地區的刑事訴訟理論認為,由于意見證據并非向證人對其自身所接觸、經驗的案件事實的回憶,而是證人自己的主觀意見,因而無證據能力,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我國立法對證人意見能否作為證言內容沒有明確規定,但我國刑事訴訟法中關于“只有知道案件情況的人才有作證義務,”“證人應當如實地提供證言”,證人證言的內容應限于證人所了解的案件情況,排除證人對案件事實的分析判斷、估計等,也就是說我國對證人證言也排除意見證據。
四、證據排除問題
關于傳聞證據排除問題證人根據是否直接接觸案件事實,分為目擊證人和傳聞證人。向司法行政機關所謂傳聞證人是指將得諸于他人的事實予以報告的人,傳聞證人所做的陳述即為傳聞證據。
五、證人出庭司法解釋
關于證人不出庭問題及對策證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我國立法無規定,在我國法理認為證人可以不出庭,但是證人證言必須在法庭上宣讀,才能作為證據。我國的司法實踐中,證人不出庭現象極為普遍,大大影響了訴訟的進程,因此最高人民法院針對現狀頒布了司法解釋以解決證人不出庭問題:
1、證人必須出庭作證
2、符合以下條件者經法庭許可可以不出庭:
A、未成年人;
B、庭審審理期間身患重大疾病或行動極為不便者;
C、其證言對案件的審判不起直接決定作用;
D、有其他原因。
雖然最高法院已作了司法解釋,但證人不出庭現象仍層出不群,分析其原因,主要有這些:
A、怕報復。證人怕被告以后找自己麻煩,干脆不作證;
B、法律文化背景。兩邊都不得罪,事不關已,高高掛起;
C、得不償失,在工作上有所失,卻得不到益處;
D、影響人格。如果被告對證人有恩,而證人卻作證證明被告犯罪的罪行,證人怕在群眾中影響名譽。
綜上所述,以上就是關于刑訴法證人證言是如何規定的相關資料,關于這一問題,小編從相關的資料當中可以看出,對于刑訴法來說因為涉及到的處罰遠遠比民事訴訟嚴重得多,所以相關的證據要求自然也會高很多,就算是證人證言義也是我們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程序核實才能采用的。
未約定擔保方式保證人承擔連帶責任嗎
證人證言法律規定有哪些?對證人作證有什么要求?
偵查機關詢問證人有哪些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因疫情導致合同不能履行應怎樣辦
2021-01-31土地租賃協議注意事項
2021-03-21疫苗質量管理存在安全隱患,部門可采取的措施
2021-02-10履行國有金融資本出資人職責的原則是什么
2020-11-25商標授權價格應該怎么確定
2021-03-15適用監視居住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04離婚調解用出示證據嗎
2020-11-14懷孕女子犯罪怎么處理,會坐牢嗎
2021-02-05工傷經復查鑒定傷殘等級提高的哪些待遇應作調整
2021-02-24土地糾紛信訪管用嗎
2021-01-20房地產中介的收費標準
2020-12-11單位集資房是二套房嗎
2021-01-16小型股份公司章程是怎樣的
2020-12-18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簽發保險單時被保險人已死亡還能賠償嗎
2021-01-03人身保險的法律特點是怎么樣的
2020-12-10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車輛貶值損失保險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4被忽悠買了保險如何維權
2020-11-20農村集體土地承包年限是多久
20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