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這一類群體非常的特殊,可是根據精神病人的臨床表現來看,同樣是精神病情況,有的時候是大不相同的,有些精神病人可能從頭到尾整個意識都是非常混亂的,但也有一部分的精神病人其實是屬于間歇性犯病的,每次當發生了精神病人違反刑法的行為以后,民眾都非常的關注于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這方面的規定。
一、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參考的依據是什么?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并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我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其實精神病人觸犯我國的刑法不一定所有的情況都會被無罪釋放的,有一些精神病人其實是具備一定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的,就像是精神病人在自己沒有犯病期間,故意做出的一些行為,想要通過裝瘋賣傻逃脫法律責任的可能性是沒有的,然后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只是精神病人不需要坐牢,但仍然需要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強制性治療。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實物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1-01-26最新!民法典草案提審:婚姻家庭編擬了這些新規(20個新亮點)
2020-12-25小程序可以申請專利嗎
2021-01-06后讓與擔保是否屬于抵押權
2021-03-26行政處罰限期整改一般多長時間
2021-02-28上下班工傷鑒定標準范圍
2021-02-13工會法人未變更前勞動關系是否有效
2021-03-17醫療服務合同的賠償責任是怎樣的
2020-12-12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交通肇事沒有賠償能力怎么辦
2020-11-21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勞動合同到期不續簽是否有補償呢
2021-02-12夫妻關系受競業協議限制嗎
2021-01-08事實勞動關系的認定
2021-03-16意外險報銷的概念是如何的
2021-03-22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該案中保險公司應否理賠
2020-11-10小事故逃逸了還能走保險嗎
2021-02-25怎么確定交通保險理賠金額
2020-12-02對保險公司分支機構的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