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人的這一類群體非常的特殊,可是根據精神病人的臨床表現來看,同樣是精神病情況,有的時候是大不相同的,有些精神病人可能從頭到尾整個意識都是非常混亂的,但也有一部分的精神病人其實是屬于間歇性犯病的,每次當發生了精神病人違反刑法的行為以后,民眾都非常的關注于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這方面的規定。
一、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參考的依據是什么?
1、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1款規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時候造成危害結果,經法定程序鑒定確定的,不負刑事責任,但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在必要的時候,由政府強制醫療。”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精神病人應否負刑事責任,關鍵在于行為時是否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第二,行為時是否有辨認或者控制能力,既不能根據行為人的供述來確定,也不能憑辦案人員的主觀判斷來確定,而是必須經過法定的鑒定程序予以確認;第三,對因不具有刑事責任能力不負刑事責任的精神病人,并不是一概放任不管,而是應當責令他的家屬或者監護人嚴加看管和醫療,必要時也可以由政府強制醫療。
2、完全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2款規定:“間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間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時候,具有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力,因此,應當對自己的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
3、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或者控制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介于前兩種精神病人之間的一部分精神病人。與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精神病人相比,這種人并未完全喪失辨認和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因此,不能象完全無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那樣,完全不負刑事責任。但是這種人作為精神病人,其刑事責任能力畢竟又有所減弱,因此,我國《刑法》規定對這種人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二、我國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是怎么規定的?
我國《刑法》對精神病人刑事責任能力規定了不同的責任承擔。其中限制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是指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即輕度精神病人,包括那些患有輕度精神病、精神發育不全、神經官能癥及病態人格的精神障礙者。我國《刑法》第18條第3款規定:“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但是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從上述刑法規定可以看出,對限制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進行刑事處罰,既不同于有完全刑事責任能力的犯罪人,又不同于完全沒有刑事責任能力的精神病人。
其實精神病人觸犯我國的刑法不一定所有的情況都會被無罪釋放的,有一些精神病人其實是具備一定承擔法律責任的條件的,就像是精神病人在自己沒有犯病期間,故意做出的一些行為,想要通過裝瘋賣傻逃脫法律責任的可能性是沒有的,然后刑訴法釋放精神病人只是精神病人不需要坐牢,但仍然需要接受國家有關部門的強制性治療。
刑事訴訟法及司法解釋
刑事訴訟法解釋第155條規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人民法院副院長如何產生
2020-11-26婚姻中的約定怎么樣才能有效力
2020-12-12第三方支付的各方主體都有誰
2021-01-03商標侵權賠償標準包括哪些
2020-12-28交通事故鑒定車速能否按超速處罰
2020-11-23別除權與其他破產程序中的權利相比有何不同特征
2021-03-18承兌匯票到期未付款是否可以追索
2020-12-29婚約財產糾紛有哪些
2020-12-04贈予撤銷的適用情形
2021-02-03交通事故發生后能私了嗎
2021-01-24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投保人與被保險人的關系
2021-03-02保險合同的特征
2021-02-12已經獲得侵權人賠償后,被保險人能否再向保險公司申請賠償
2021-02-22個人信息錯誤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13什么是被投保人
2020-12-29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暫行規定有什么
2021-03-21準保戶的開拓步驟
2021-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