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刑事回避種類有哪幾種
在訴訟法學理論上,回避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進行多種劃分,但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是根據其實施方式的不同進行的劃分,即將回避分為自行回避、申請回避和指令回避三種。
1、自行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在訴訟過程中遇有法定回避情形時,主動要求退出刑事訴訟活動。刑事訴訟法第28條確立了自行回避制度。這種制度的實質是通過公安司法人員的職業自律和自我約束意識,消除可能導致案件得不到公正處理的人為因素,使符合法定回避情形的公安司法人員自覺退出訴訟活動。
2、申請回避,是指案件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認為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具有法定回避情形,而向他們所在的機關提出申請,要求他們回避。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申請公安司法人員回避,是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的一項重要的訴訟權利。公安司法機關有義務保證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充分有效地行使這一權利。按照我國1996年修正的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被害人具有當事人的訴訟地位,因而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等一樣,在刑事訴訟的各個階段都享有申請回避的權利。
3、指令回避,是指審判人員、檢察人員、偵查人員等遇有法定的回避情形而沒有自行回避,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也沒有申請其回避,法院、檢察機關、公安機關等有關組織或行政負責人有權作出決定,令其退出訴訟活動。指令回避是回避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自行回避和申請回避的必要補充。
根據申請回避是否需要提出理由,回避在理論上又可分為有因回避和無因回避兩種。有因回避又稱為附理由的回避,是指擁有回避申請權的訴訟參與者只有在案件具備法定的回避理由的情況下,才能提出要求有關公安司法人員回避的申請。無因回避又可稱為強制回避或不附理由的回避,是指有權提出回避申請的人無須提出任何理由,即可要求法定數量的司法人員回避,這種申請一旦提出,即可導致這些公安司法人員回避。我國刑事訴訟法沒有確立無因回避制度,當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提出回避申請,一般必須提供證據證明某一公安司法人員具有法定的回避理由。
二、回避的方式有幾種
回避有兩種方式,一種是自行回避,即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遇有民事訴訟法等40條規定的某種情形時,主動不參加對案件的審理或任務的執行。另一種是申請回避,即當事人認為審判人員、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存在民事訴訟法第40條規定的某種情形時,提出申請,要求他們回避。審判人員的自行回避和當事人申請回避結合起來,有利于促使回避制度的貫徹實施,保證對案件的公正審判。
刑事訴訟當中的回避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針對審判人員和執行人員的回避,而另一種則是針對參與案件審理的書記員、翻譯人員、鑒定人、勘驗人等的回避。至于回避的方式,根據《刑事訴訟法》中的規定也有兩種,包括這些人員自行回避與申請回避。無論是哪種方式下的回避,其中都是需要符合法定的回避事由。
刑事訴訟法回避決定由誰做出?
刑事訴訟法回避復議的有哪些?
在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回避主體包括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案件可以申請財產保全嗎
2020-11-28行政強制執行的特征
2021-02-16人身受到侵權該怎么索賠
2020-11-25抵押物擔保能否直接執行賬戶
2021-03-01不動產權證書辦理費用是怎樣的
2020-12-01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玻璃窗意外掉落砸死男童,誰來負責
2021-01-20辦理撤消房產贈與手續需交稅嗎
2020-11-15企業試用期如何解聘員工
2020-12-24定期人壽保險是什么,定期人壽險保如何理賠
2021-03-24私家車載客遇事故保險公司是否理賠
2021-03-04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上訴案
2021-01-12家庭財產保險可以全保嗎
2021-01-08機動車道路交通事故保險責任糾紛中有哪些常見法律問題
2021-02-06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管理保險代理人的規定有哪些
2021-01-16再保險公司
2021-01-15工廠承包合同怎么寫
2021-01-19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與轉讓有哪些區別
2020-12-31承包土地需要知道哪些法律內容
20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