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犯罪嫌疑人什么概念
又稱嫌犯,罪嫌。指犯罪偵查機關的偵查對象或者被偵查線索初步確定的懷疑對象。犯罪嫌疑人必須是特定的人,對尚未找到的和身份未確定的犯罪實施者不能稱為犯罪嫌疑人。在刑偵實踐中,犯罪嫌疑人可能被不在場證據和其他科學證據排除嫌疑。刑事偵查終結后受到刑事指控的犯罪嫌疑人稱為刑事被告人。
二、犯罪嫌疑人具有的法律權利:
1、獲得法律幫助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在被偵查機關第一次訊問后或者采取強制措施之日起,可以聘請律師為其提供法律 咨詢,代理申訴、控告。
2、委托辯護人的權利
公訴案件自案件移送審查起訴之日起,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材料之日起三日內,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權委托辯護人。
3、申請回避的權利
對檢察人員或者他的近親屬和本案有利害關系的,檢察人員接受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請客送禮,違反規定會見當事人及其委托的人的,犯罪嫌疑人有權要求其回避。
4、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訴訟的權利
5、申請取保候審的權利
被羈押的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和聘請的律師有權申請取保候審。
6、對與本案無關的問題的訊問,有拒絕回答的權利
7、要求解除強制措施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親屬或者犯罪嫌疑人委托的律師及其他辯護人對于人民檢察院采取強制措施超過法定期限的,有權要求解除強制措施。
對用作證據的鑒定結論,犯罪嫌疑人可以申請補充鑒定或重新鑒定。
9、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申訴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對人民檢察院作出的不起訴決定,可向人民檢察院申訴。
10、核對筆錄的權利
訊問筆錄應當交犯罪嫌疑人核對,如果記載有遺漏或者差錯,犯罪嫌疑人可以提出補充或者糾正。
11、對侵權提出控告的權利
對于檢察人員侵犯公民訴訟權利和人身侮辱的行為,有提出控告的權利。
12、獲得賠償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因人民檢察院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受到侵犯的,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般在刑事案件的偵查階段、移送審查階段,才會稱之為犯罪嫌疑人,若是案件到了法院審理階段,則此時應當稱之為被告人。于是,雖然是同一個人,但是在不同的階段,對其的稱謂其實并不一樣。而即使是作為犯罪嫌疑人,在各個階段都應該保障其合法的權利。
犯罪嫌疑人判處拘役后必須收監嗎?
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沒有委托辯護人的應如何處理
犯罪嫌疑人刑事拘留能保釋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利用區塊鏈信息服務從事違法活動如何處罰
2020-12-09股權質押可以順位質押嗎
2020-12-21交通事故處理的法律規定
2021-03-20無證醉駕怎么處罰2020,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7沒有責任認定書能起訴嗎
2021-03-25法定監護人辦理一般多久
2021-01-24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欺詐損害國家利益合同可以撤銷嗎
2021-03-25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保險合同的變更怎么體現
2020-12-24巨額保單引出特大騙保案
2021-01-24明知患病仍承保 保險公司被判賠
2021-03-14什么是比例賠付
2021-03-10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重復保險是什么
2021-01-18公證保險賠償索賠注意事項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