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法定監護人范圍包括哪些
監護是對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設定專人保護其利益,監督其行為,并且管理其財產的法律制度。
法定監護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監護人范圍和順序的監護。法定監護人可以由一人或多人擔任。民法通則第16條第1款規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父母對子女享有親權,是當然的第一順位監護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沒有監護能力的,依次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兄姐、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父母單位和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委會或村委會、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監護人的范圍和順序是: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親屬、關系密切的親屬或朋友、精神病人所在單位或住所地的居委會、村委會、民政部門。
法定監護人的順序有順序在前者優先于在后者擔任監護人的效力。但法定順序可以依監護人的協議而改變,前一順序監護人無監護能力或對被監護人明顯不利的,人民法院有權從后一順序中擇優確定監護人。
二、監護人是怎樣設定的
(一)未成年人的監護人
對未成年人設立監護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的設立又可以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1、未成年人的父母是他們的監護人。
2、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經死亡或者沒有監護能力的,由有監護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或者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又經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作為監護人。
3、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單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二)精神病人的監護人
對精神病人設立的監護人。從公民的民事行為能力的角度來看,精神病人可分為無民事行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但法律規定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相同的。擔任監護人的順序是:
1、配偶;父母;成年子女;
2、其他近親屬;
3、關系密切的、愿意承擔監護責任,并經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同意的其他親屬和朋友。
4、若無上述法定監護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單位或者住所地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或者民政部門擔任監護人。
監護人分為了法定監護人和指定監護人,一般是先從法定監護人中挑選一人或數人作為被監護人的監護人,如果有爭議的話,則就由相關部門進行制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抵押審核的結果是什么
2020-12-10企業冒用他人信息發工資如何處罰
2021-01-09外貿公司注冊流程有哪些
2020-12-02交通事故主要責任認定工傷可以嗎
2021-02-20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房屋贈與子女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0如何申請越級強制執行
2021-03-23法院離婚調解步驟是什么
2020-12-17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2020年商鋪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樣的
2021-03-19如何充分發揮企業工會的積極作用
2021-02-26勞動糾紛追討時間是多久
2021-03-10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案例:貨運保險糾紛案
2021-03-10上海市外來從業人員綜合保險暫行辦法
2021-01-14法院可以查封個人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7工人在廠里受傷已買保險還需賠償嗎
2021-01-15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買了不計免賠為什么不能全賠
2021-03-24什么是保全
2021-03-03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