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交通肇事的含義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發生交通事故后,道路交通事故當事人為逃逸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遺棄車輛逃離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
在實踐中,駕駛車輛或者遺棄車輛離開道路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并不都是交通肇事逃逸。車輛離開現場是對車輛在道路上發生交通事故后,駕駛人未立即停車的描述。經調查,有證據證明車輛駕駛人未發現發生交通事故,駕車繼續行駛的行為,稱為“駛離現場”。經調查,有證據證明為躲避因事故發生后現實發生的危害車輛駕駛人生命、健康的情形,駕車繼續行駛。脫離險境后,應當立即報案的行為稱為“避險行為”。經調查,有證據證明因逃避可能的法律追究,駕駛車輛或遺棄車輛逃離交通事故現場的行為(包括駕駛車輛將受害人送往醫院借故逃離的),稱為“交通肇事逃逸”。
二、肇事逃逸的情形
在理論上,認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是有離開現場的客觀行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觀目的。實踐中,交通事故當事人在事故發生后,為了逃避可能承擔的法律責任,離開事故現場,沒有積極履行搶救傷者和財產、向交通管理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報告事故情況、在現場等候處理等交通法規所規定的義務,以此作為判斷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標準,可以將如下情形界定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發生交通事故,行為人駕車或棄車逃離事故現場的;
(2)行為人有酒后和無證駕車等嫌疑,在報案后不履行現場聽候處理的義務,棄車離開事故現場后又返回的;
(3)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未報案且無故離開醫院的;
(4)行為人雖將傷者送到醫院,但給傷者或家屬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聯系方式后離開醫院的;
(5)行為人接受調查期間逃匿的;
(6)行為人離開事故現場且不承認曾發生交通事故,但有證據證明應知道發生交通事故的。
對有以上肇事后逃逸行為的交通事故當事人,在肇事逃逸之后,如果能夠主動到交管部門或其他公安部門投案并如實交待犯罪事實,且等待接受處理的,根據中國刑法的有關規定仍然可以認定是交通肇事逃逸后自首。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交通肇事逃逸方面的相關資料。交通肇事逃逸行為嚴重影響社會安定,對他人生命的忽視在道德方面是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同時也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您還有其它的法律問題,本網站也提供專業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證據
2021-01-29離婚調解怎么進行
2021-01-05協議離婚雙方多久能離婚
2021-03-16涉外婚姻怎樣辦理結婚證
2020-12-12交通事故鑒定材料有哪些
2021-01-08能拿別人的房產證去做抵押嗎
2021-03-21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房主房產證不滿兩年如何過戶
2020-12-12房產中介欺詐行為如何應對
2021-03-17房屋中介合同有何法律效力
2021-01-03關于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
2021-02-01實習期工資可以現結嗎
2020-11-13酒后駕車意外保險可以賠償嗎
2020-12-20【保險合同糾紛律師】保險人應對保險合同條款中的事實免責情形履行明確說明義務
2021-01-06人身保險合同的成立
2021-03-18輕微交通事故快處快賠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12三類新型人身保險產品須提示風險 監管加強
2021-01-18保險代理人騙領客戶保險金,保險代理人構成何種犯罪
2021-01-10保險合同簽訂后可以撤銷嗎
2021-03-25車輛強制險什么時候交,交多少
202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