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復核程序是指對被告人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有權的人民法院進行復核,以決定是否核準死刑判決并執行死刑所應當遵循的程序。
死刑復核程序是我國刑事訴訟中的一項特別程序,其特別之處可歸納如下:
1.死刑復核程序僅適用于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
2.對此類案件不實行兩審終審制,即使經過了第二審程序,其作出的裁判也不是生效裁判,而是必須經過死刑復核程序之后裁判才發生法律效力(最高人民法院作出的裁判除外);
3.死刑復核程序的啟動完全是自動的,不需要當事人的推動,也不需要人民檢察院的抗訴;
4.死刑復核權的主體是特定的,即最高人民法院和被授權的高級人民法院。
二、死刑復核權及其演變
死刑復核權是指對死刑的判決和裁定進行復核的權限。
自195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通過以來,我國死刑復核權經歷了一個變化的過程,具體如下:
1.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第11條第5款規定,死刑案件的判決和裁定,一般由高級人民法院核準后執行,但在當事人對高級人民法院死刑案件終審裁定不服,申請最高人民法院復核的,最高人民法院應當復核。
2.1957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通過的決議規定:“今后一切死刑案件,都由最高人民法院判決或者核準。”從而實現了最高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第一次回收。
3.1979年《刑事訴訟法》規定,判處死刑立即執行案件的核準權由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案件核準權由高級人民法院行使;
4.1980年2月12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3次會議決定在1980年對現行的殺人、強奸、搶劫、放火等犯有嚴重罪行應當判處死刑的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可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根據這一決定,最高人民法院于1980年3月18日下發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對幾類現行犯授權高級人民法院核準死刑的若干具體規定的通知》,授權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核準部分死刑案件;
5.1981年5月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9次會議通過了《關于死刑案件核準問題的決定》,規定除反革命和貪污等判處死刑的案件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外,在1981-1983年之間對殺人、、搶劫、強奸、放火、投毒、決水和破壞交通、電力設備等罪行,由高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或者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處死刑,被告人不上訴的,不必報最高人民法院核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餐飲服務許可證辦理流程是什么
2021-01-20同意股權轉讓需要多久
2021-01-26未婚先孕的有探視權嗎
2021-03-08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部分判決不服上訴的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08裝修的房子漏水損失怎么賠償
2021-01-13商業銀行破產清算存款怎么辦
2020-12-10合同已實際解除應否確認效力
2021-01-25自動順延的合同如何終止
2021-03-15小產權房的物權轉移的生效要件是什么
2021-02-13恢復勞動關系裁決書什么時候生效
2021-01-14人身意外險的除外責任有哪些
2020-11-26投資者購買分紅保險應避免的“三個誤區”是什么
2020-12-192020年航班取消賠償標準
2020-12-31保險代理合同保存期限是多久
2021-02-16運輸貨物毀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12保險公司拒賠是否合理
2021-01-06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無效的法律依據有哪些
2021-03-03“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土地互換合法嗎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