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擔保方式優先受償順序
如果在同一物上并存數個抵押權或并存數個物權(包括一項抵押權),也產生優先受償權的位序問題,這就是物權相互間的優先效力。關于優先受償權位序,采取法定主義,由法律明確規定。
1.多個抵押權并存時的清償順序
同一財產向兩個以上債權人抵押的,拍賣、變賣抵押物所得的價款按照以下規定清償:
(1)抵押合同登記生效的,按照抵押物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順序相同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如果當事人同一天在不同的法定登記部門辦理抵押物登記的,視為順序相同。因登記部門的原因導致抵押物進行了連續登記的,以第一次登記的時間為準確定抵押順序。
(2)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與該財產的所有權歸屬一人時,該財產的所有權人可以以其抵押權對抗順序在后的抵押權。
(3)抵押合同自簽訂之日起生效的,按照下列原則清償:登記的優先于未登記的受償;都登記的,按照登記的先后順序清償;均未登記的,按照債權比例清償。
(4)順序在后的抵押權所擔保的債權先到期的,抵押權人只能就抵押物價值超出順序在先的抵押擔保債權的部分受償。
「例」甲乙是兄弟,甲向乙借款50萬元,并以自己的房屋作抵押,辦理了登記。后甲又向丙借款50萬元,亦以自己的房屋作抵押,辦理了登記。后甲去世,無其他繼承人,亦無其他財產,房屋經評估價值60萬元。此例中,乙的抵押權與繼承后產生的所有權混同,故乙可以主張順序在先的抵押權,而不主張所有權,故乙可以獲得50萬元,而丙則可以獲得10萬元。
2.與其他物權并存時的清償順序
當抵押權與其他物權并存時,也存在位序問題:
(1)抵押權與質權并存。同一財產法定登記的抵押權與質權并存時,抵押權人優先于質權人受償。
對于先成立質權而后設定抵押權的,對此有不同的觀點。一般認為,設定質權后,不宜設定抵押權。但是,如當事人同意于出質的財產上再設定抵押權的,質權的效力優于抵押權。應該注意的是,質權人以出質物為自己設定抵押的,該抵押無效,因為質權人并非所有人。善意取得僅僅在動產質權上適用(見《擔保法解釋》第84條的規定)。
(2)抵押權與留置權并存。同一財產抵押權與留置權并存時,留置權人優先于抵押權人受償。但是,如果留置權人將留置物抵押的,因為留置權人并非標的物所有人,抵押應為無效,不發生競合。
(3)抵押權與其他權利并存。如果同一財產有抵押權與《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并存時,《合同法》第286條規定的優先受償權優先于抵押權。
注意:留置權與質權也有可能出現競合:
(1)先成立留置權后成立留置權。①留置權人將其占有的留置物再設定質權的。在第三人取得質權時(經過所有人同意或者依據善意取得),后設定的質權效力優先于留置權;②在留置期間經留置權人同意,標的物所有人以留置物設定質權的,則因留置權成立在先,而效力優先。
(2)先成立質權后成立留置權。留置權的效力優于質權。因為留置權是擔保基于維護或保存標的物的價值的行為而發生的債權。
3.一個債權有多個擔保物權時的清償
(1)同一債權有多個抵押權的,抵押財產所擔保的債權份額或者順序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抵押權人可以就其中任一或者各個財產行使抵押權。如果債權人放棄債務人提供的抵押擔保的,其他抵押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減輕或者免除其應當承擔的擔保責任。抵押人承擔擔保責任后,可以向債務人追償,也可以要求其他抵押人清償其應當承擔的份額。(《擔保法司法解釋》第75條)
(2)同一債權上數個擔保物權并存時,債權人放棄債務人提供的物的擔保的,其他擔保人在其放棄權利的范圍內減輕或者免除擔保責任。(《擔保法司法解釋》第123條)
「例」甲向乙借款5萬元,并以一臺機器作抵押,辦理了抵押登記。隨后,甲又將該機器質押給丙。丙在占有該機器期間,將其交給丁修理,因拖欠修理費而被丁留置。在此例中,甲的抵押權、丙的質押權、丁的留置權在行使時將產生沖突。此時根據相關的法律規定,丁的留置權作為一種法定的擔保物權應當優先受到清償,此后辦理了登記的抵押權優先于質押權清償。
閱讀上文之后就可以知道,如果在同一物上并存數個抵押權或并存數個物權,產生優先受償權的位序問題的時候,采取法定主義,意思就是說由法律明確規定擔保的優先受償順序,而不是采用當事人自行約定,這一點我們要格外的注意一下,這有利于保護自己的權益,有疑惑的話可以登陸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協議簽訂后有多久的訴訟期
2020-12-17童工保護如何規定
2020-12-02法律援助都援助哪些對象
2021-01-19違章收到信息多長時間處理
2020-12-29交通事故賠償標準依據是什么
2021-01-022020遺贈撫養協議怎么寫
2020-12-04一審可以是終審嗎
2020-12-04醫療保險長期未繳納如何賠償
2021-01-01治安案件人跑了怎么辦
2020-12-03超市雇員受傷責任承擔,由誰負責
2021-03-10住房公積金婚前有貸款,婚后另一個可以再貸嗎
2021-01-07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公司未給員工足額繳納社保會承擔哪些責任
2020-12-16旅游意外險免責條款有哪些
2020-11-27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可直接向保險公司求償
2020-12-05保險代理人是否與保險公司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03如何避免理賠糾紛受損
2020-11-27土地補償費分配不均時該如何確定案由
2021-02-19土地承包經營權發包人是什么
2021-02-25土地承包的的年限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