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買紫砂壺遭遇欺詐
也可雙倍索賠
劉先生是位紫砂制品收藏愛好者,一日,來到某百貨公司,欲購買一款紫砂壺留做紀念。百貨公司的售貨員推薦了一款名為“神竹壺”的紫砂壺,并稱此壺系何*洪大師的早期作品。劉先生看后覺得很喜歡,隨即以31.9萬余元的價格購得該壺,百貨公司向劉先生出具購貨小票及發票,均寫明商品名稱為“茶藝樂園何*洪紫砂壺”。之后,劉先生找到何*洪要求補辦該紫砂壺的證書時,何*洪稱此壺并非其作品。
劉先生認為,百貨公司賣假貨的行為已經構成欺詐,故訴至法院要求百貨公司退貨、退還貨款并按照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規定,加倍支付賠償金31.9萬余元。百貨公司則認為,紫砂壺屬于特殊商品,脫離了日常生活的消費品范疇,劉先生因不是為了生活需要而進行的消費,不具有消費者的主體資格,故案件不能適用消法的規定加倍賠償,而應當適用合同法來予以規范,賠償范圍應以劉先生的實際損失為基礎。
法院經向何*洪本人核實得知,涉案紫砂壺是仿造的其早期作品。
法院審理后認為,消費者為生活消費需要購買、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務,其權益受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保護。消費者有權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的真實情況,經營者應當向消費者提供有關商品的真實信息。百貨公司作為經營者,在沒有充分依據確定其所銷售的紫砂壺為何*洪作品的情況下,即向消費者表示該紫砂壺為何*洪作品,劉先生亦因信賴百貨公司所宣稱的商品信息而購買涉案紫砂壺。現何*洪明確否認該壺為其本人作品,劉先生依據何*洪的陳述主張百貨公司提供商品存在欺詐行為,百貨公司又未能提供證據推翻何*洪的陳述,法院據此認定百貨公司的行為損害了消費者的信賴利益,其行為已構成對劉先生的欺詐。經營者提供商品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的一倍。綜上,法院判決支持了劉先生的訴訟請求。
■法官說法
消費者維權可
優先選擇消法
針對此類糾紛,承辦法官提醒、建議如下:
第一,消費者在維權時,應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實現自己權益的優先選擇。在消費者維權糾紛案件中經常會出現違約責任和侵權責任并存的情況,案件受到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調整。雖然幾部法律在消費經濟領域內互為補充,都在共同保障著市場經濟的有序發展、共同維護著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但因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的立法主旨在于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該法貫徹特殊保護原則,從保護力度上更傾向于對消費者的保護。所以建議消費者在維權時,可以將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作為實現自己權益的優先選擇。
第二,增強證據的留存意識。隨著法治進程的不斷推進,消費者維權意識的逐漸覺醒,對于一些容易消失的證據,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采取了證據保全的方法,變被動為主動,有理有據的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現在面臨春節長假,不少市民將逛街購物作為一種休閑方式,商家也紛紛開展了各種打折、促銷活動,吸引了眾多消費者的注意。在過節購物享受著喜慶節日氣氛的同時,消費者應當特別注意對商家在促銷期間的各種促銷廣告、特別承諾等材料的留存,為日后可能發生的維權糾紛做好證據基礎。
第三,應當注意維權的及時性、正當性和合法性。維權的及時性有利于準確的說明情況,正確判斷商品損壞程度與正常磨損的區別;對于在春節期間的各種展會、廟會上購買的商品,及時維權有利于明確責任人,防止經營者與展會舉辦者之間互相推諉責任的現象發生。在維權時,消費者還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客觀地看待問題,不提出過分訴求。法律要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要維護生產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因此,建議消費者在維權時調整好心態,避免過激行為,與生產者、經營者一同打造一個公平、合理、文明的誠信消費環境。
第四,購買古玩藝術品亦可屬于“為生活需要購買商品”之情形。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消費者開始表現出多層次的消費需求。從日常生活中所必需的食品、衣服等滿足基本民生需要、衣食住行的價值較低的消費層次,逐漸上升到價值較高的類似高檔汽車消費、古玩消費等追求精神享受的消費層次。消費者維權糾紛類案件所涉商品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泛,只要消費者購買的商品是為生活需要所購,其權益就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來進行保護。
案例二:
陽臺雜物
被煙花引燃要擔責
2011年正月初一凌晨1時許,北京某小區內有人燃放煙花,煙花騰空后將16層業主空調外掛機安裝位置處存放的雜物及外立面裝飾物引燃并沿著外立面裝飾物蔓延至22層,造成該單元16層至22層居民家中裝修及室內物品不同程度毀損,其中22層居民家中受損最為嚴重,屋內物品幾乎全部損毀,所幸事發時業主回老家過年,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燃放煙花的人員無法找到。后22層業主將16層業主、物業公司、房屋開發商等訴至法院,要求各方連帶賠償室內物品及裝修損失等共計50余萬元。
一審法院經審理認為,空調外掛機安裝處不應堆放其他物品,更不應放置易燃物品。根據消防部門出具的《火災事故認定書》可以看出,16層業主堆放易燃雜物的行為是本次火災發生的重要原因,故16層業主應對火災造成他人的損害承擔相應的賠償責任。物業公司未能有效監管以及及時制止在涉案小區內燃放煙花爆竹的違禁行為,根據小區的物業管理合同及業主公約,應承擔相應的物業管理責任。據此,判決16層業主、物業公司連帶賠償40余萬元。16層業主及物業公司均不服,上訴至北京二中院。經調解,各方當事人達成16層業主、物業公司分別賠償10萬元、30萬元的調解協議。
■法官說法
燃放煙花爆竹
提高安全意識
從北京二中院近年來審理的因燃放煙花爆竹引發的糾紛案件情況看,該類案件的特點是:每年都有發生,涉及的法律關系主要有生命權、健康權、身體權糾紛和財產損害賠償糾紛兩大類;案發時間多為春節期間,且夜晚居多;案發地點多為住宅小區;承擔事故責任主體多為煙花爆竹的燃放人、未成年人的監護人、物業公司、房屋開發商等。糾紛原因有:未在規定的安全區域燃放。根據國務院《煙花爆竹安全管理條例》以及《北京市煙花爆竹安全管理規定》等規定,文物保護單位、車站、機場等交通樞紐,易燃、易爆危險物品儲存場所,輸、變電設施,醫療機構、幼兒園、中小學校、敬老院,山林、苗圃等重點防火區,重要軍事設施以及人民政府確定和公布的其他禁止燃放煙花爆竹的地點為禁止燃放地點,北京市五環路以內的地區為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地區,只能在春節期間燃放。另一個糾紛原因是,未按照規定燃放煙花爆竹。燃放者未詳細閱讀燃放說明,未按要求進行燃放。第三是隨意放置易燃易爆物品。小區公共場所或者防火區域堆放易燃物品,存有安全隱患,一旦有人燃放煙花爆竹,易引發火災事故。還有就是存在僥幸心理。責任人對于燃放煙花爆竹的行為及亂堆雜物不以為然,結果造成慘重后果。如某住戶為營造春節歡樂氣氛,聚集大批親朋到住處燃放煙花爆竹,不慎將車庫中存放的煙花爆竹引燃,引發爆炸,造成了二死十一傷的嚴重后果。究其根本,其本身并非不知道煙花爆竹的危險性,而是忽視了安全問題。
針對此類糾紛,承辦法官建議、提醒如下:
第一,購買、燃放符合規定的煙花爆竹。國家對煙花爆竹的生產、經營、運輸,實行許可證制度,未經許可,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生產、經營、運輸煙花爆竹。杜絕燃放劣質或非正規渠道來源的煙花爆竹。組織大型燃放活動的單位應依法取得許可,在相關部門進行備案。
第二,應當在規定的時間、地點燃放煙花爆竹。在北京市規定的八類禁止燃放區域應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在北京市五環路以內的限制燃放煙花爆竹地區,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燃放煙花爆竹,其他時間不得燃放煙花爆竹。
第三,根據要求燃放煙花爆竹,提高安全意識。十四周歲以下未成年人燃放煙花爆竹的,應當由監護人或者其他成年人陪同看護。
引自: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數罪并罰原則及其適用規則
2021-03-16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19試用期辭退員工什么情況下是違法的
2020-12-15填詞翻唱歌曲侵權嗎
2021-03-05什么是合同解除權
2021-01-13掛牌和上市是什么意思,二者有什么區別
2021-01-01自己寫的保證書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22交通事故糾紛管轄
2020-12-01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有哪幾大注意事項
2020-12-07如何預防房屋中介糾紛,房屋中介糾紛怎樣防范
2020-12-12勞動法規定試用期一般是幾個月
2021-01-30非壽險責任準備金計提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18投保前最關心的有哪些事
2021-03-26原保險合同成本如何確認
2020-12-23保險合同的爭議
2021-03-14保險合同的履行
2021-02-14當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怎么處理
2021-03-15我國現有的幾種住房保險形式
2020-11-20人壽保險的基本概念和原則
2020-11-15建筑承包合同的法律效力是怎么樣的
2021-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