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前法律方面的空白
微信朋友圈的主要作用在于分享和關注朋友的生活點滴,從而加強聯系,是一個由熟人關系鏈組成的私密圈,是一個交流平臺,而不是一個電商平臺。而根據國家工商總局在《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本辦法所稱網絡商品交易,是指通過互聯網(含移動互聯網)銷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務的經營活動”,為網絡商業活動監管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但《網絡交易管理辦法》中的規定比較原則,針對的仍然局限于嚴格意義上的傳統買賣或者服務行為,微信點贊、微信交易等類似行為還無法納入其中,難以適用。《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并沒有為微信集贊營銷模式提供明確的法律依據。
另外,由于微信賬號的虛擬性、臨時性等特點,微信平臺營銷商也不可能辦理相應的工商注冊手續,反而可以隨意刪除其發布的信息,并不符合市場秩序管理的要求。因此,建議國家加快關于網絡交易行為的立法,使網絡交易更加有法可依。
二、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而且存在違約和欺詐的嫌疑。
剛修改生效不久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消費者有權根據商品或者服務的不同情況,要求經營者提供商品的價格、產地、生產者、用途、性能、規格、等級、主要成份、生產日期、有效期限、檢驗合格證明、使用方法說明書、售后服務,或者服務的內容、規格、費用等有關情況”。作為微信集贊交易平臺,它并不能對商品信息進行充分的披露和展示,朋友圈中的商品或服務推廣消息,一般不會顯示銷售額、商品價格,缺少購買者信用評價和對貨物質量的評價,甚至不會列出商品的尺碼、顏色、月銷量、評分、商品詳情、成交記錄等。消費者無法通過微信平臺提供的信息充分了解商品和服務,消費者的知情權無法得到有效保障。
商家“點贊送禮”活動作為宣傳企業及產品,擴大商家的知名度的一種形式和方法,消費者按照活動內容達到了商家的要求后,雙方就已經達成了民事合同。商家如果無故變更,那就有違約和涉嫌欺詐的行為,需要承擔一定的社會和法律責任。但在實際操作中,由于目前微信存在個體責任不明確,商家的懲罰措施缺失等問題,一旦發生糾紛,處理起來也較難。
三、消費者在微信集贊的交易中如何維權?
在目前情形下,可根據《合同法》的規定,將商家在微信平臺發布點贊活動視為“要約”,微信用戶轉發廣告并集滿“贊”就屬“承諾”,至此可視為雙方形成了合同。商家不兌現承諾系違約行為,要承擔違約責任;如果商家存在虛假宣傳、商業欺詐等行為,也可以向消費者協會或者當地工商部門投訴。另外,在集滿贊后,要通過轉存、收藏、截圖等形式保留好證據,若發生問題可第一時間投訴,相關部門可據此快速認證,維護合法權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自己車輛受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1如何解除收養關系
2020-12-15土地出讓程序
2021-02-02離職后公司扣款合法嗎
2021-02-10兼職是雇傭關系嗎
2020-12-05被小區門禁夾斷腿,應由誰負責
2020-12-10房產證拿去保全了怎么撤銷
2020-12-25單位現在突擊裁員要給勞動者補償嗎
2021-02-14有建筑資質承接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0-12-23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意外險車禍賠付多少錢
2020-11-15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保單是假的,由誰負責
2021-01-14違反保險法關于保險業務規則有哪些
2020-12-02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保險合同書丟了怎么辦
2021-01-22瑞士人活得“保險”
2021-01-05法律是如何規定土地出讓金的
2021-01-05拆遷補償簽了字有效嗎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