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取保候審的人還需要開庭審理嗎
取保候審不一定要開庭。
取保候審,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一種刑事強制措施。它是指在刑事訴訟中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等司法機關對未被逮捕或逮捕后需要變更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為防止其逃避偵查、起訴和審判,責令其提出保證人或者交納保證金,并出具保證書,保證隨傳隨到,對其不予羈押或暫時解除其羈押的一種強制措施。由公安機關執行。客觀地說,犯罪嫌疑人被羈押后,最應當考慮和最值得花費時間和精力的行為即為為取保候審。
1)需要根據具體案件情況,如果檢察院認為需要提起公訴的,那就會起訴、開庭、審理、宣判。
2)如果檢察機關認為不需要提起公訴的、或者公安機關認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而撤案的,那就就此結案,就不再有審理環節了。
二、被取保候審人的義務
《刑事訴訟法》第56條規定了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應當遵守的義務,有以下幾項:
1.未經執行機關批準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無正當理由不得離開所居住的市、縣,有正當理由需離開所居住的市、縣的,應當經執行機關批準。如果取保候審是由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決定的,執行機關在批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離開所居住的市、縣前,應當征得決定機關同意。
2.在傳訊的時候及時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審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義務在接到傳訊后及時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擾證人作證。
4.不得毀滅、偽造證據或者串供。
執行機關在執行取保候審時,應當告知被取保候審人必須遵守上述規定,以及違反規定或者在取保候審期間重新犯罪應當承擔的后果。
被取保候審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違反規定的,已經交納保證金的,沒收保證金。區別情形,還可以責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結悔過、重新交納保證金、提出保證人或者對其監視居住、予以逮捕。
取保候審只是《刑事訴訟法》中規定的五種刑事強制措施中的一種,一般司法機關不會主動采取取保候審,需要相關人員提出申請,而批準取保候審的前提自然是滿足條件,同時提供了保證。而不管有沒有批準取保候審,其實跟之后的開庭并沒有必然聯系。獲得了也可能出現開庭的情況,而沒有獲得批準也有不開庭的時候,這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作出分析。
取保候審后還會判刑不?
取保候審后判緩刑的機率多大
取保候審時間最長是多久?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拆遷補償流程
2021-01-26臨時工在上班途中受傷也可以獲得工傷賠償嗎
2020-11-21國家法律對保護婦女的人身權利有何具體規定?
2021-02-16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哪些積極意義
2021-03-25保證金的擔保形式有哪些
2020-11-22申請共同保證人為第三人是什么意思
2021-02-01超出了借條的訴訟時效該該怎么做
2021-01-01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工傷復議期過不能申請行政訴訟嗎
2020-12-06工傷事故等級有哪些
2021-01-08競業限制時間由當事人事先約定但不得超過多久
2020-11-29輕資產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2-23人壽保險受益人怎樣指定
2020-11-24海上保險合同的內容和包含的事項(很具體)
2021-03-10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旅游意外險條款
2020-11-28保單受益人變更有講究
2021-03-17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人身意外保險購買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