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私文物罪,是指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入國(邊)境的行為。在對走私文物的行為進行認定的時候,需要看具體行為是否滿足了走私文物罪的構成要件內容。一旦滿足那么就可以認定構成此罪,之后才能依法追究行為人的刑事責任。那到底走私文物罪量刑標準是怎樣的呢?我們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如何認定是否構成走私文物罪?
走私文物罪,是指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管,非法攜帶、運輸、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入國(邊)境的行為。
(一)走私文物罪的構成要件
1、客體要件
本罪所侵害的客體是國家對外貿易管理,具體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對象是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謂文物,是指遺存于社會、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歷史、科學、藝術價值的人類的歷史文化遺物。根據《文物保護法》第2條的規定,文物具體包括:
(1)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古文化遺址、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
(2)與重大歷史事件、革命運動和著名人物有關的、具有重要的紀念意義、教育意義和史料價值的建筑物、遺址、紀念物;
(3)歷史上各時代珍貴的藝術品、工藝美術品;
(4)重要的革命文獻資料以及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手稿、古舊圖書資料等;
(5)反映歷史上各時代、各民族社會制度、社會生產、社會生活的代表性實物;
(6)具有科學價值的古脊椎動物化石和古人類化石等。
作為走私對象的文物并非包括上述所有文物,而只是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謂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是指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根據我國《文物保護法》的規定,文物出口和個人攜帶文物出境,都必須事先向海關申報,經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并發給出口許可證才能出境,具有重要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文物,除經國務院批準運往國外展覽的外,一律禁止出境。
根據1991年修改的文物保護法第31條的規定,任何組織或個人將收藏的國家禁止出口的珍貴文物私自出售或者私自贈送給外國人的,以走私論處,但本法第325條已將此行為單獨立罪,本法實行后,此行為不再構成走私罪。
2、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海關法規,逃避海關監督,非法攜帶、運輸、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國(邊)境的行為。
3、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為一般主體、既可以是單位,亦可以是個人。
4、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必須出于故意,即明知為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仍決意非法攜帶、運輸、郵寄出國(邊)境。過失不能構成本罪。至于其動機可多種多樣、如賣給國外、贈送給國外之人等,但動機如何不影響本罪成立。
只有符合以上要件才構成走私文物罪。
(二)司法實踐中如何正確認定走私文物罪?
在認定走私文物罪時要注意本罪與非罪的界限,以及本罪與倒賣文物罪的界限。
1、本罪與非罪的界限
區分走私文物罪與非罪,應當從主觀方面與客觀方面兩方面把握。在主觀方面,如果行為人沒有犯罪故意,即行為人不知其攜帶的是文物,或者不知其攜帶的文物是國家禁止出口的,即使其客觀上具有運輸、攜帶或郵寄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過境的行為,也不能認為其構成本罪。從客觀方面看,主要看行為人走私的文物是否屬于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據《文物保護法》規定、文物出口或個人攜帶文物出境、都必須先向海關申報、經國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門指定的省、自治區、直轄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門進行鑒定并發給出口許可憑證才能出境,可見并非所有的文物都禁止出境。如果行為人違反海關、逃避海關監管、運輸、攜帶或郵寄的文物并非國家禁止出口的,只能認為其行為是一般走私行為,而不能認為是走私文物罪。
2、本罪與倒賣文物罪的界限
倒賣文物罪是以牟利為目的,倒賣國家禁止自由買賣的文物,情節嚴重的行為。走私文物罪與倒賣文物罪在犯罪對象上有一致之處,而且在客觀方面,走私文物罪的行為人一般也有倒賣的行為表現,所以兩罪存在某些相似。但兩罪侵犯的客體不同,走私文物罪客體是國家的對外貿易管制,而倒賣文物罪侵犯的則是國家的文物管理制度。另外,兩罪在主觀方面表現不同,倒賣文物罪的成立必須要“以牟利為目的”,而走私文物罪的成立對犯罪目的沒有要求。在實踐中、如果行為人往內海、領海運輸、收購、販賣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根據本法第155條規定,應以走私罪論處,不定倒賣文物罪。
二、走私文物罪量刑標準是什么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
犯本罪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較輕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無期徒刑,并處沒收財產;單位犯走私文物罪,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按前三個標準處罰。
根據相關司法解釋,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三級文物二件以下的,屬于走私文物罪“情節較輕”。
“情節特別嚴重”是指: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一級文物一件以上或者二級文物三件以上或者三級文物九件以上的;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并造成該文物嚴重毀損或者無法追回的;
走私國家禁止出口的文物達到本條第二款規定的數量標準,并具有是犯罪集團的首要分子或者使用特種車進行走私等嚴重情節的。
注:根據刑法修正案(八)草案,減去了走私文物罪的死刑罪。
按照法律中的規定,自然人和單位都是可以構成此罪的,不過在單位犯罪的情況下采取的是雙罰制,即既要處罰單位同時也要對單位的直接負責人員追究刑事責任。另外,如果是過失實施了走私文物的行為,那這種情況下是不能認定構成此罪的。
怎么計算刑事犯罪追訴時效
最新單位犯罪司法解釋
共同犯罪的構成要件都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為什么要存續分立
2021-01-07民間借貸房產抵押房子會被執行嗎
2020-11-10把自己的孩子送養出去犯法嗎
2020-11-20交通事故監護人有權簽署諒解書嗎
2020-12-17交通事故的殘疾賠償金或死亡賠償金計算標準中的“上一年”指哪一年
2021-02-04交通事故證據有哪些
2021-01-04房產抵押給私人還能做二押嗎
2021-01-05離婚起訴書要提交幾份
2021-02-17裝修事故免責合同是否能夠免責
2020-11-09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欠錢不還開庭后如果名下沒有財產怎么辦
2021-01-09分公司可以與員工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0-11-24勞務合同的無效由什么確認
2021-01-24商務旅行人身意外傷害險是否屬于稅前扣除的范圍
2020-11-23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險合同的射幸性特征指的是什么
2021-03-01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如何認定保險合同的效力
2021-03-05保險合同中間人與保險合同輔助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29服兵役還有失業保險金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