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買食品什么情形下可要求10倍賠償
食品安全直接關系到消費者的生命健康,為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生命健康,我國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條第二款規定,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或者銷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消費者除要求賠償損失外,還可以向生產者或者銷售者要求支付價款10倍的賠償金。食品安全法的這一規定大大超出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對于欺詐行為所確定的雙倍賠償原則,體現了對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食品懲罰的嚴厲性,但正是由于10倍賠償的懲罰較為嚴格,基于利益平衡的考慮,食品安全法為銷售者進行10倍賠償規定了一個主觀要件“明知”,即只有在銷售者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標準仍然進行銷售的情形下,消費者才有權要求銷售者進行10倍賠償。然而,在實踐中,如何認定銷售者是否具有“明知”的主觀過錯呢?結合司法實踐,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認定:
一是銷售者在進貨過程中是否依法建立進貨查驗記錄,履行進貨查驗義務。為規范銷售者在進貨環節的查驗行為,督促銷售者履行查驗義務,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經營者應當建立食品進貨查驗記錄,銷售者采購食品,應當“如實記錄食品的名稱、規格、數量、生產批號、保質期、供貨者名稱及聯系方式、進貨日期等內容”。銷售者在進貨時,對于食品從生產者到消費者之間的運輸、倉儲環節負有查驗義務,當出現食品“被包裝材料、容器、運輸工具等污染”時,銷售者不得進貨,已進貨的不得進入銷售。在糾紛發生后,銷售者為表明自己并不知曉其所銷售的商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首先必須向法院提供按照食品安全法規定制作的進貨查驗記錄,證明已經履行了進貨的查驗義務。
二是銷售者在銷售過程中是否盡到注意義務。銷售者在銷售的過程中,還“應當按照保證食品安全的要求貯存食品,定期檢查庫存食品,及時清理變質或者超過保質期的食品”。因此,如果銷售者能夠提供進貨查驗記錄并同時提供證據證明自身已經在銷售環節也盡到了注意義務,則可以推定銷售者已經盡到謹慎義務,反之則可以推定銷售者對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存在“明知”的過錯。
綜合上面的介紹,在符合法律規定的情形時,可以要求10倍賠償。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購買食品要求10倍賠償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損害賠償民事起訴狀怎么寫
2021-03-19轉賬支票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2-19受害人因交通事故致殘的是否有被扶養人生活費?如何計算呢?
2021-01-18夫妻共同財產房產屬于夫妻共同財產嗎
2020-11-11拘留期間能否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8保險合同的法律特征有哪些
2020-12-31合同簽訂在舊保險法實施時候應如何處理
2021-03-19保險公司推定為全額賠償后車主無權轉讓殘車的理賠
2020-12-10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應承擔被保險人的連帶責任嗎
2021-02-13什么情況下保險公司可以拒絕賠償
2021-02-10保險法基本原則以及作用是什么
2020-11-18普通家庭財產險有哪些種類
2021-03-04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各受益人受益權的關聯性分析
2021-01-10對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理由應從哪些方面審查
2021-02-20關于機動地承包的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3-01有土地出讓金的房子房價高嗎
2021-03-25土地互換20年對方反悔怎么辦
2021-02-08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臨街住宅做經營,是按照住改非拆遷嗎
20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