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購買手機時,見商家柜臺前宣傳冊上標明“超常待機時間10天”,李某正為自己手機電池待機時間短而煩惱,因而不假思索購買該款手機。回家后,李某充足電池,觀察待機時間長短,就在第5天,手機便因電量不足自動關機。李某來到該超市要求退貨,未果。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雙倍返還貨款。超市辯稱,宣傳冊上已經明示待機10天是指無通話狀況下的待機,而李某手機處于有通話狀態。法院經審理認為,超市不存在欺詐行為,因而李某要求雙倍退貨款沒有法律依據;但是,李某存在重大誤解,可以撤銷合同。故判決:超市退還李某貨款,李某退還手機。
銷售行為構成欺詐時,雙倍返還貨款
欺詐消費者,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采取虛假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構成欺詐,經營者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重大誤解時可以撤銷合同
如果消費者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性能或服務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消費者可以請求撤銷合同,恢復原狀。本案中,李某理解的待機狀態為通話狀況,而經營者辯解的待機為無通話時的待機。法院正是據此認定重大誤解。
商品的性能、質量應當符合宣傳或說明中明確的標準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與其宣傳或說明中表明的性能或質量標準一致。否則,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構成欺詐,一是構成重大誤解或顯示公正。消費者遇到此種不符合標準的商品或服務,可以主張退貨的要求。
(本文系張*勝律師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聯系電話:13718017337)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年最新征地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0-11-15用手機拍別人算侵權嗎
2020-12-13惡意砸別人車玻璃是犯法嗎
2020-11-13重慶商標注冊有什么流程
2021-03-22非法儲存煙花爆竹治安處罰標準是什么
2021-02-23賣車合同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21全權代理有什么效力怎么規定
2020-12-06農村內非法買地如何處罰
2021-01-12勞動合同變更是怎么回事
2021-02-25勞動派遣方式中勞務用工法律風險
2021-01-15試用不合格單位怎么證明
2021-03-19意外傷害怎樣申請理賠
2021-03-26意外保險一年多少錢
2021-01-01團體意外險期限是多久
2021-03-02我國產品責任的損害是如何賠償的
2021-01-05如何認定投保人違反告知義務
2020-11-14保證保險合同糾紛能否先訴保險人
2021-01-30購買車險的原則有哪些
2021-01-16貨車司機沒有資格證保險公司賠嗎
2021-03-02錨桿制作工程承包協議范本什么樣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