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在北京某大型超市購買手機時,見商家柜臺前宣傳冊上標明“超常待機時間10天”,李某正為自己手機電池待機時間短而煩惱,因而不假思索購買該款手機。回家后,李某充足電池,觀察待機時間長短,就在第5天,手機便因電量不足自動關機。李某來到該超市要求退貨,未果。李某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雙倍返還貨款。超市辯稱,宣傳冊上已經明示待機10天是指無通話狀況下的待機,而李某手機處于有通話狀態。法院經審理認為,超市不存在欺詐行為,因而李某要求雙倍退貨款沒有法律依據;但是,李某存在重大誤解,可以撤銷合同。故判決:超市退還李某貨款,李某退還手機。
銷售行為構成欺詐時,雙倍返還貨款
欺詐消費者,是指經營者在提供商品或服務時,采取虛假或其他不正當手段欺騙、誤導消費者,使消費者作出錯誤意思表示的行為。構成欺詐,經營者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接受服務的費用的一倍。
重大誤解時可以撤銷合同
如果消費者對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性能或服務存在重大誤解的情形,消費者可以請求撤銷合同,恢復原狀。本案中,李某理解的待機狀態為通話狀況,而經營者辯解的待機為無通話時的待機。法院正是據此認定重大誤解。
商品的性能、質量應當符合宣傳或說明中明確的標準
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應當與其宣傳或說明中表明的性能或質量標準一致。否則,可能導致兩種結果:一是構成欺詐,一是構成重大誤解或顯示公正。消費者遇到此種不符合標準的商品或服務,可以主張退貨的要求。
(本文系張*勝律師原創,禁止抄襲,侵權必究,聯系電話:13718017337)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糾紛能否增加訴訟請求
2021-02-13房屋租賃合同不得超過幾年
2021-02-02彩禮糾紛該如何處理
2021-03-18打印的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2-02公共場合強奸幼女坐幾年牢
2020-12-30合同不見了可以仲裁嗎
2020-11-13交通肇事逃逸與交通肇事有什么不同
2021-02-24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暫住證過期了重新辦都需要什么材料
2020-11-29公司解除勞動關系怎么賠償
2020-11-18向壽險公司索賠時注意什么
2020-12-15買了飛機延誤險怎么賠償
2020-11-28保險合同成立有什么要件
2021-02-07應怎樣避免保險過期不賠
2020-11-14對方全責異地保險理賠需要哪些資料
2021-01-16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冒領社會保險是否會進入社保失信人名單
2021-02-21車被別人砸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11負責保險業監督管理的主管部門是哪一個
2020-12-03轎車自燃保險公司及時理賠商家代位求償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