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詐騙罪與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有密切的關系。實際犯罪中常常交織牽連,但兩罪的區別是明顯的:
1.兩罪的犯罪客體不同,前者的犯罪客體是國家對合同的監管制度和公私財產權,而后者的犯罪客體是國家機關正常的管理活動和國家機關的信譽。
2.兩罪的犯罪客觀方面不同,前者是在簽訂履行合同中采取隱瞞事實、虛構真相的欺騙行為,而后者的客觀方面表現為偽造、變造、非法買賣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的行為。
3.兩罪的犯罪主體不同,前者的犯罪主體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而后者的犯罪主體是一般主體,是已滿16周歲具有刑事責任能力的自然人。
4.兩罪的犯罪目的不同,前者的犯罪目的是為了利用合同詐騙財物,后者的犯罪目的是為了非法獲得國家機關的公文、證件、印章以利其他犯罪(不一定是為了詐騙財物)。在司法實踐中,常有行為人為了實現詐騙財物的目的而采取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手段來進行犯罪的情況,這屬于刑法理論上所說的牽連犯。本人認為:當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等行為已經完成,但合同詐騙行為尚處于準備階段或者剛開始實施即被發覺,合同詐騙罪的性質和危害尚未充分地顯示出來,合同詐騙犯罪的證據還不夠充分時,對于此種情況,按照既遂行為吸收未遂行為的原則,以偽造、變造、買賣國家機關公文、證件、印章罪論處較為合適;如果行為人的合同詐騙行為已經終了,只是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沒有騙到財物或者沒有騙到主觀上所希望騙取的數額較大的財物,就應當適用重行為吸收輕行為的原則,以合同詐騙罪的未遂論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的人身效力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7北京房屋租賃合同的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24企業、公司股權如何分割?
2021-01-26投資者如何參與科創板
2020-11-20公司法定代表人的民事責任有哪些
2020-11-20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把抵押的車賣了是否違法犯罪
2021-03-07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銀行卡被司法凍結了,公安局會聯系嗎
2021-03-08員工入職后用人單位發現學歷造假該如何處理
2021-02-23能否對離退休人員進行勞務派遣
2020-12-18事業單位勞動糾紛是否可仲裁
2021-01-02賠款收據及權益轉讓書是否能作為保險合同終結的依據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用假手續取得保險理賠算騙保嗎
2021-02-03意外傷害保險多少錢,有什么特點
2021-02-19保險合同的訂立需經過哪些階段
2021-01-22保險欺詐是什么意思呢
2021-03-03降低企業履約風險的“保險杠”
20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