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商品市場一片繁榮興旺,許多勤勞智慧的創業者通過自己的雙手獲取了財富,但還有一些法律意識淡薄、投機取巧、動歪腦筋的經營者,通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來斂財,不僅破壞了市場秩序,而且侵犯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那么,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客觀方面包括哪些要件呢?
客觀方面表現為生產者、銷售者違反國家的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行為。違反產品質量管理法律、法規一般是指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工業產品質量責任條例》以及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制定的關于產品質量的地方性法規、規章、有關行業標準規則等。關于偽劣產品的界定標準,在上述產品質量法規中有規定。本罪在客觀方面的行為表現可具體分為以下四種行為:
1、摻雜、摻假。這是指行為人在產品的生產、銷售過程中摻入雜物或假的物品。
2、以假充真。這是指行為人以偽造產品冒充真產品,表現為偽造或者冒用產品質量認證書及其認證標志進行生產或者銷售這類產品的行為。
3、以次充好。這是指以次品、差的產品冒充正品、優質產品的行為。
4、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是指以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包括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在內)的產品假冒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產品的行為。
根據法律規定的精神,上述四種行為屬選擇行為,即行為人具有上述四種行為之一的就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行為人如果同時具有上述兩種行為或兩種以上行為的。也應視為一個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不實行數罪并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的金額達到5萬元以上的情節是構成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在客觀上所要求的內容。
綜上所述,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客觀方面主要包括四個方面的行為,制假,直接生產假的產品并偽造成真產品進行銷售;摻假,在真的產品中摻雜一部分假貨銷售;還有兩種冒充行為,一個是用質量差的產品冒充真的優質產品,還有是比照真產品但降低質量標準生產的產品。
購買到假冒偽劣商品該怎么辦?
產品責任與產品質量責任的區別
產品質量問題怎么舉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強制征地怎么解決
2021-02-01被告輸了要交訴訟費嗎
2021-02-25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商號取得流程是什么
2020-12-10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自制名牌白酒構成假冒注冊商標罪嗎
2021-03-12產品侵權商標人有責任嗎
2020-11-08融資租賃設備能否再抵押擔保
2020-11-17民事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16建筑工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0-11-30房主有權采取強制手段收回出租的私房嗎?
2021-02-11公司規章制度設立方法
2021-03-02換崗位屬于勞動合同變更嗎
2020-11-11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經濟補償金和經濟賠償金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3勞務外包哪個單位繳納全部保險嗎
2021-03-23人身保險公司需要承擔怎樣的義務
2021-03-25什么是人身保險合同
2020-11-18人身保險合同是什么)
2021-02-02人身意外保險公司理賠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