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叫“坦白從寬,抗拒從嚴”。在對嫌疑人的罪刑量刑上,從來就有著認非認罰從寬的說話和規定,當然,這也是有著嚴格有法可依的條件和規定的。在檢察機關對犯罪嫌疑人作出量刑意見后,如果確實存在一些應從寬的情況的話,那么可以依法給予從寬。然而到底認罪認罰的量刑建議從寬是什么?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一、認罪認罰的量刑建議從寬是什么?
認罪認罰從寬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對于指控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機關的量刑意見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可以依法從寬處理。
從寬分為實體上從寬和程序上從簡兩方面。對認罪認罰案件,屬于基層法院所管轄的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被告人認罪認罰可以適用速裁程序進行審判。對于基層法院管轄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刑罰的案件,可以適用簡易程序。在審理當中,被告人對程序適用提出異議的,或者有其他不宜簡化審理情形的,人民法院依法轉為普通程序進行審理。這是程序上的從寬。
實體上,檢察機關根據犯罪事實和對社會危害程度以及認罪認罰的情況,依法提出從寬處罰的量刑建議,人民法院在做出判決時一般應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但是如果被告人不構成犯罪,或者不應當追究刑事責任,或者違背意愿認罪認罰,否認指控犯罪事實,或者指控的罪名跟人民法院審理的罪名不一致,以及有其他可能影響公正審判情形的除外。
但是從保障人權和確保司法公正角度,對以下幾類案件是不適用的:一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是屬于尚未完全喪失辨認或者控制自己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二是未成年人的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他們的代理人和辯護人對未成年人認罪認罰有異議的;第三種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能不構成犯罪,以及有其他不宜適用的情形。
二、從寬的幾點釋疑?
1 從寬有無適用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刑一庭庭長沈亮解釋,認罪認罰從寬跟刑法第67條所規定的自首從寬一樣的,是指可以從寬,并不是一律從寬。刑法所規定的自首,并沒有限定某一類案件可以適用,某一類案件不可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也是一樣,沒有特定的案件范圍的限制。
2 會不會同罪不同罰?
最高人民檢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萬春表示,認罪認罰從寬不是無邊的從寬,前提是必須適用刑法對于各個具體罪名的規定,是在法律規定的幅度內進行從寬,所以不會有嚴重突破法律的情況發生。我們還會會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將來要進一步完善量刑指南,使得在適用從寬幅度上有更加明確、具體的依據。
3 如何避免權錢交易?
第一,要堅持證明標準。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仍須按照法定證明標準,依法全面收集固定證據、全面審查案件,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嚴把事實證據關和程序關。第二,要規范訴訟程序。必須充分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享有的辯護權和其他訴訟權利,必須認真聽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第三,要加強監督制約。公檢法三機關要認真貫徹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分工負責、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原則,確保認罪認罰案件的辦案質量。第四,要強化責任追究。對于法院、檢察院、公安機關工作人員在辦理認罪認罰案件中,有刑訊逼供、暴力取證或者權錢交易、放縱犯罪等濫用職權、徇私枉法的情形,如果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尚未構成犯罪的,要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或者紀律處分。
4 會導致被迫認罪嗎?
辦理認罪認罰的案件必須確保當事人認罪認罰是自愿的。對偵查過程中是否自愿認罪,取證過程是否合法,有沒有刑訊逼供這類違法行為,檢察機關必須加強法律監督,作為重點的審查內容。同樣,檢察機關起訴到法院的案件,法院在法庭上仍然是要向被告人告知訴訟權利,明確其認罪認罰的法律后果,同時重點審查其認罪的自愿性和認罪過程的合法性。如果在偵查過程中通過刑訊逼供等手段造成認罪的,一是要糾正違法行為,同時認罪的供述不能作為認定犯罪的證據使用。
5 如何保障被害人權益?
辦理認罪認罰案件在保護被告人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要保護好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試點方案強調刑事被害人的有效參與,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認罪認罰案件,應當聽取被害人及其代理人的意見,并將被告人與被害人是否達成諒解協議作為量刑的重要考量因素,要敦促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向被害人賠禮道歉,退贓退賠,賠償損失,保障被害人盡早獲得損害賠償和心理安撫,有效地減輕訴累,及時化解矛盾,修復社會關系。
由上可見,認罪認罰從寬并不是一概而論的,對一些老犯慣犯、屢教不改的,盡管其認罪態度好,或存在一些符合從寬的條件,也應該綜合實際情況來確定是否從寬。認罪認罰的量刑建議從寬是什么?要知道,法律從來只保護依法守法的公民。
2020年最新最高法量刑標準
故意傷害輕傷二級量刑標準是怎樣的
非法集資罪的量刑標準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肇事可能受到哪些如何處罰
2021-01-18擅自向社會發布農作物病蟲害預報或者災情信息怎么處罰
2021-01-21共同債務人和連帶債務人的區別
2021-03-05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 關于印發《深化人民監督員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2021-02-21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個人能做傷殘鑒定嗎
2020-11-11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學生猝死在宿舍內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28房子被抵押還能繼承嗎
2021-02-28在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2-24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車上人員險賠償范圍多大
2021-02-07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二)
2021-02-16車險理賠7個月沒結果
2021-01-20二手機動車被盜,盜竊險賠付標準是什么
2020-12-20交通事故法院判決后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20保險公司審核傷殘鑒定要多久
2021-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司法解釋二有什么具體內容
2021-03-25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