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從寬抗拒從嚴,這句話從古至今一直流傳,都是形容犯罪行為人的行為。一般犯罪的行為人如果主觀上存在認錯的意識,并且確實也認罪了,從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司法資源的浪費以及國家機關的資源浪費,所以國家針對這樣的行為也給予一定的規定。那么18最高院關于認罪解釋內容怎樣?
一、18最高院關于認罪解釋
8月29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最高檢、最高法提請的《關于授權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工作的決定草案》,刑事案件認罪認罰從寬制度擬在京津滬等18個城市試點,試點期限為兩年。
18個試點城市分別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沈陽、大連、南京、杭州、福州、廈門、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西安。
這18個城市也是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2014年6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兩高”在部分地區開展刑事案件速裁程序試點,試點期限也是兩年,現已到期。“速裁程序試點,是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的先行探索”,受最高檢委托,最高法院院長周強代表最高法作草案說明時說,兩年的試點改革經驗表明,速裁程序符合我國司法實踐需要和刑事訴訟制度發展規律,“可將其納入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繼續在北京等18個城市開展試點,為完善刑事訴訟立法,建立以審判為中心的刑事訴訟制度,提供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適用“從寬處罰”有4前提
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完善刑事訴訟中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草案系在該背景下制定的,規定“認罪認罰從寬試點”的案件限于“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自己罪行,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檢察院量刑建議并簽署具結書的案件”。也就是說,適用“從寬處罰”的案件應符合四個前提條件:自愿如實供述;對指控的犯罪事實沒有異議;同意量刑建議;簽署具結書。
明確撤銷案件和不起訴程序
與現行刑事訴訟程序相比,草案明確了撤銷案件和不起訴程序,犯罪嫌疑人自愿如實供述涉嫌犯罪的事實,有重大立功或者案件涉及國家重大利益的,經公安部或者最高檢批準,偵查機關可以撤銷案件,檢察院可做不起訴決定,也可以對涉嫌數罪的一項或者多項提起公訴。
周強強調,要求撤銷案件或不起訴決定必須經過公安部或者最高檢批準,是設置了一道嚴格監督程序,“人民法院的判決一般應當采納人民檢察院指控的罪名和量刑建議,同時也明確了幾種例外情形。總之,認罪認罰后的定罪量刑,仍由人民法院依法裁決,最終審判權仍屬于人民法院,公檢法機關之間的相互制約關系沒有變化。”
“三年以下徒刑”可不進行法庭調查和辯論
此前的速裁程序,適用范圍為事實清楚,證據充分,被告人自愿認罪,對適用法律沒有爭議的盜竊、危險駕駛等依法可能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案件或者單處罰金的案件。
在此基礎上,草案規定,可能判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案件,刑事被告人認罪認罰的,可以適用速裁程序,由審判員獨任審判,不進行法庭調查、法庭辯論,當庭宣判,但在判決宣告前應當聽取刑事被告人的最后陳述。
至于可能判處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認罪認罰的案件,則適用簡易審判程序。
周強解釋說,速裁案件試點原適用于可能判處一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部分案件,根據各地的普遍要求,“將速裁程序適用范圍擴大到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以便更好發揮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功能作用,在更高層次上實現公正與效率相統一。”
解讀 周強:推動坦白從寬制度化
最高法院院長周強作草案說明時表示,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落實寬嚴相濟刑事原則,推動坦白從寬制度化。“根據刑事訴訟法關于疑罪從無的原則,凡是證據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都不能定罪。但在司法實踐中,獲取確定、充分證據的難度不斷加大,特別是在辦理犯罪手段比較隱蔽的案件時更是如此”,周強說,為適應證據高標準的要求,防范通過刑訊逼供等非法方式獲取證據,需要鼓勵引導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自愿如實供述罪行。依據草案規定的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依法適用速裁、簡易程序并從輕處罰,即使處罰后發現漏罪仍可以追訴,有利于更加及時、有效地懲罰犯罪。
周強表示,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試點也是優化司法資源配置的需要。當前,嚴重危害社會治安犯罪案件呈下降趨勢,但輕微刑事案件的數量仍在高位徘徊,司法機關“案多人少”矛盾突出。實現認罪認罰案件快速辦理,是合理配置司法資源的有效辦法和必然要求,有利于在確保司法公正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司法效率。
焦點 如何避免“認罪認罰從寬”被濫用?
認罪認罰從寬制度一直是司法界的討論焦點。有業內人士提出,推行認罪認罰從寬制度的關鍵在于避免這項制度被濫用,造成“繳了罰金、賠了錢就可以減輕處罰、就可以放人”的錯覺,防止在被告人認錯認罰但不認罪的情況下,辦案人員變相強迫被告人認罪。
最高法法院院長周強作草案說明時說,草案規范了審前程序,偵查機關、檢察院應告知犯罪嫌疑人享受的訴訟權利和認罪認罰可能導致的后果,聽取犯罪嫌疑人及其辯護人或者值班律師的意見。同時,為確保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在獲得及時、充分、有效法律幫助的前提下自愿認罪認罰,防治無辜者受到錯誤追究,法律援助機構在法院、看守所派駐法律援助值班律師,為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供法律咨詢、程序選擇。新京報
18最高院關于認罪解釋內容就是這些了,一般認罪的話,都是行為人認識到自己的行為確實是惡劣的并且嚴重的影響了社會秩序等產生很多問題的,所以希望自首認罪,使自己的良心過得去也希望能夠節省資源。這樣的行為,國家也會酌情減輕處罰的。
?
盜竊拒不認罪的認定后果是什么?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只有份合同法律生效嗎
2020-11-24現在軍婚需要單身證明嗎
2021-01-31股東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2-10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事后保證的法律效力是什么
2021-03-16結賬前產品問題拒絕付款可以向消協投訴嗎
2021-02-03治安拘留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22個人獨資股權贈與如何辦理
2021-03-09債務人如何對公司人格混同進行舉證
2021-03-21商業銀行承擔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0房產贈與給侄子要交契稅嗎
2021-03-15按份共有房產證如何辦理贈與手續
2021-01-075年后的房產贈與還要交稅嗎
2021-01-06與職工解除勞動關系 單位有轉移檔案義務
2021-02-22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是駕乘人員意外傷害險還是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
2020-11-28出口產品責任險簡介內容是什么
2020-12-17保險合同有哪些體現形式
2021-01-02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寧波正式實施商業車險二次費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