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民事主體來說,在觸犯了刑事法律的規定之后,一般是會受到較為嚴重規定處罰的,對于民事主體,在遇到他人實施犯罪行為之后,不管是否導致了自己的權益受到侵害,都可以向相關機構,提出得到救濟的請求,有些犯罪主體,在司法機關審理案件的過程之中,會認罪,對于此種認罪量刑的規定是怎樣的?
一、認罪量刑的規定是怎樣的?
一般而言,“認罪了,會怎么判”是指犯罪人出于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明示或默示承認自己已經做出某種帶有犯罪性惡劣行徑的行為。它包括兩個方面的要求:
一是主觀方面,犯罪人認識到了自己行為的錯誤,內心深處產生真心悔改之意。
二是客觀方面,犯罪人對自己的犯罪有供認不諱的客觀事實。關于“態度”的含義,《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種解釋:一是指人的舉止神情;二是指人對于事情的看法和采用的行動。(p1320)社會心理學中“態度”的定義是:個體對某一特定事物、觀念或他人穩固的,由認知、情感和行為傾向三個成分組成的心理傾向。盡管《現代漢語詞典》和社會心理學對“態度”的表述和所考察的維度不同,但其實質一致,即“態度”由“認識”(對事物的肯定或否定評價)和“行為”(由認識引起的所預備采取的反應)兩個核心要素組成。“認罪態度”屬于“態度”范疇,它僅僅是“態度”的一種特殊表現形式,因此,我們不妨將“認罪”和“態度”作為邏輯起點,并結合刑事犯罪的特點,對“認罪態度”作出界定。“認罪態度”是指行為人在實施犯罪行為之后,在人民法院尚未作出生效判決之前,出于悔改或者認錯的心理而對自己所犯罪行的認識程度和所采取的行為反應。
二、“認罪態度”定位于酌定量刑情節的弊端
根據通說,所謂酌定量刑情節是指刑法上未明文規定的,而是從審判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的,在量刑時靈活掌握酌情適用的情節。刑法學界在論及酌定量刑情節的范圍時,大多數的學者將其概括為以下七個方面:
(1)犯罪動機;
(2)犯罪手段;
(3)實施犯罪時的環境和條件;
(4)犯罪造成的損害結果的嚴重程度;
(5)犯罪侵犯的對象;
(6)犯罪人的一貫表現;
(7)犯罪后的態度。(p278)可見,我國傳統刑法理論以及司法實踐都將“認罪態度”納入酌定量刑情節中予以考慮,由于酌定量刑情節適用的靈活性,引發了司法實踐對“認罪態度”的模糊認識,以及“認罪態度”對量刑影響度的嚴重懸殊等一系列問題。
若是由于民事主體之間,在案件的審理過程支行,主動交代了案情的行為,減輕了司法機關偵查案件的程序,那么一般是會得到減刑處理的。但是并非意味著只要認罪,就會被減刑,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法庭拒不認罪的話會怎么處置
在我國嫌疑人拒不認罪如何訊問
在我國關于拒不認罪是什么意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財產公證可否進行財產分配
2020-12-10勞動爭議管轄范圍
2021-02-13什么是遺贈?遺贈與遺囑繼承的區別
2020-11-12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銀行按揭貸款購房的基本程序是什么
2021-02-27公司法人有什么權利,哪些人不得擔任公司法定代表人
2021-02-14噪音擾民的時間規定
2020-11-30公司倒閉員工按入職時間怎么賠償
2021-01-182020疫情期間工資被拖欠怎么維權
2021-02-17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什么是公共交通意外險
2021-02-15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飛機延誤怎么賠償
2021-01-05飛機延誤多久有賠償
2020-12-11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保險合同的內容包括哪些
2020-11-12保險合同有哪些關系人
2021-02-13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如何確定管轄
2021-01-21司機在交通事故后逃逸保險公司是否應理賠?
2020-11-19保險公司有哪些分類
202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