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采取一切措施中止犯罪會如何判刑?
《刑法》第24條第2款規定:“對于中止犯,沒有造成損害的,應當免除處罰;造成損害的,應當減輕處罰。”根據本款規定,對中止犯的處罰是:(一)沒有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免除處罰;(二)對已經造成損害的中止犯,應當減輕處罰。
特別提示犯罪中止與犯罪未遂的區別: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自動地放棄犯罪或自動有效地防止犯罪結果的發生,而犯罪未遂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的。
二、共同犯罪中的中止:
共犯中止是在共同犯罪中,部分犯罪人自動中止犯罪的行為。應當視情況區別對待:
(一)在簡單共同犯罪中,共犯都是實行犯,共犯中有一人決定中止后,然后極力勸說其他人放棄犯罪,如果其他人接受了勸告,放棄本來可以繼續下去的犯罪,全案都是犯罪中止;但是,如果一人中止后,其他共犯不愿意中止,但中止者采取了有效措施防止危害結果的發生,中止者成立犯罪中止,其他不成立;如果一人中止,雖然阻止或者他人但未能阻止危害結果發生,由于不具備有效性特征,所以不能作為中止犯認定,只能在量刑時酌輕。不過有一種情況,如果中止者采取了一定措施,有效地中斷自己先前行為與犯罪的聯系(消除“原因力”),即使后來發生危害結果,仍然可以認定為中止。
(二)在復雜共同犯罪中,實行犯中止犯罪,教唆犯應認定為未遂的教唆;幫助犯有一定的從屬性,實行犯中止犯罪,幫助犯不知道,對其應按照犯罪預備認定,反過來,教唆犯、幫助犯要中止犯罪,對教唆犯來講,必須阻止實行犯實施犯罪,使實行犯打消犯罪的念頭,才構成中止,而幫助犯應采取有效措施,抵消自己的幫助行為對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
(三)中止犯如果向有關機關報告,司法機關采取了有效措施制止了犯罪,應認定為中止。
區分犯罪中止有沒有實際造成損害,要是有的話,那么就按照定罪罪名的量刑減輕處罰。如果沒有造成任何損害的話,那么對行為人是應當免除處罰的。
綜合上面所說的,采取一切的方式對犯罪的行為進行中止,對于此行為那么在判決的時候就會結合犯罪的結果來進行處理,中止犯罪就代表著當事人有意的阻止犯罪的結果發生,所以,案件的處理都是有法律依據的,只要可以減輕刑法就會保障到當事人的權益。
應該怎么認定犯罪中止
犯罪中止的后果是怎樣的
犯罪中止的處罰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使不安抗辯權有何效力
2021-02-26勞動者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職業病診斷
2021-02-14強行收購公司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0代理人和被代理人分別有哪些權利和義務
2021-02-16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雙方為同等責任,肇事方車輛修理費可以要求受害方承擔嗎?
2021-02-14遭遇家暴應當如何保護自己
2020-12-15轉繼承怎么處理
2020-12-21雇傭關系傷者主動放棄治療還要賠償嗎
2021-01-15眾籌房和集資房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勞務派遣工是否可以帶薪休假
2020-12-26勞務工試用期不給工資是否違法
2021-01-30如何應對公司調崗調職調薪
2021-02-14勞動糾紛案件申訴流程
2020-12-06離婚時保單應怎樣分割
2021-01-31辦照期間肇事,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0-11-08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受益人能否更改
2021-02-14被保險人放棄向第三人索賠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29公益拆遷和商業拆遷補償到底有什么不一樣
2020-12-28準遷證多久能批下來
2020-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