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員工如何舉證勞動關系?
在進行勞動爭議仲裁或者勞動爭議訴訟時,對勞動關系存在的舉證責任屬于勞動者,很多情況下,勞動者不注意保留勞動關系存在的證據,或者雖然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簽訂了勞動合同但被用人單位收走了,往往導致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證明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存在勞動關系而被裁定不予受理或者被駁回訴訟請求。
那么,如何搜集證據來證明勞動關系的存在贏得訴訟呢?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六十三條規定,證據包括:
(一)當事人的陳述;
(二)書證;
(三)物證;
(四)視聽資料;
(五)電子數據;
(六)證人證言;
(七)鑒定意見;
(八)勘驗筆錄。
就勞動爭議案件來講,當事人的陳述只是勞動者的陳述,書證主要包括勞動合同等,物證主要包括工作證,視聽資料主要包括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的談話記錄、與同單位工作記錄,電子數據主要包括來往工作郵件等,證人證言主要是指同事的證言。鑒定意見和勘驗筆錄在勞動爭議中使用的比較少。
二、勞動關系
勞動關系是指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依法簽訂勞動合同而在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產生的法律關系。勞動者接受用人單位的管理,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工作,成為用人單位的成員,從用人單位領取勞動報酬和受勞動保護。
用人單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民辦非企業單位等組織。同時。也包括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與勞動者建立勞動關系的。
勞動者,是指達到法定年齡,具有勞動能力,以從事某種社會勞動獲得收入為主要生活來源,依據法律或合同的規定,在用人單位的管理下從事勞動并獲取勞動報酬的自然人(中外自然人)。
三、法律特征
1、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勞動法》第一條; “為了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調整勞動關系,建立和維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勞動制度,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根據憲法,制定本法”。
2、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勞動法》第十條;“國家通過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就業條件,擴大就業機會”。
3、勞動法適合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包括外資企業)。《勞動法》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企業、個體經濟組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勞動關系的勞動者,適用本法。
在勞動者入職了新公司后,為了保障到自己的權益,也會與對方簽訂勞動合同,簽訂了勞動合同后也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保障自己的權益,如果用人單位拒絕與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勞動者也是可申請雙倍工資作為賠償金,當雙方無法通過協商方式解決時也是可以通過勞動仲裁解決。
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可以怎樣解除勞動關系
原單位未解除勞動關系能否入職新單位
原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證明書是怎樣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股權質押到期后還有效嗎
2021-01-03河北省評殘怎么賠
2020-12-10撫恤金與遺產的區別有哪些
2021-03-05父母對未成年子女除了有保護和教育的權利與義務之外,主要還有哪些責任
2020-12-07受托人管理國有金融資本的主要義務有哪些
2020-11-29怎么查第三方支付牌照
2020-11-17什么決定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額
2021-01-24被執行人失信會影響到孩子嗎
2021-02-22離婚時集資房怎么分
2021-01-08什么是爛尾樓?怎樣避免買爛尾樓
2021-02-04房屋中介合同違約金
2021-02-27單位集資房拆遷怎么補償
2021-02-10退股能否競業限制
2020-12-31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違法分包導致提供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1-02-07被公司惡意辭退的情況下,員工能要求賠償嗎?能賠多少?
2021-01-03實習證明格式是怎樣的
2021-02-20關于拖欠工資和調崗事宜征詢
2021-01-16人身保險合同中“違法行為免賠”條款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07保險合同有哪些基本分類
2020-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