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二是“購房”時間點,即什么時候開始算是購買了房產。
對于前者,答案很簡單,鑒于在通常情況下結婚需要進行登記才被視為合法婚姻,因此,夫妻雙方自大陸民政部門領取《結婚證》之日可視為“婚前”到“婚后”的時間點,而其他諸如訂婚、舉行婚禮等時間點都不具備法律上的意義。
對于后者,比較困擾,在購房一系列的過程中到底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例如:在婚前簽了購房合同,付了首期款,婚后才進行按揭貸款,并辦了《房產證》,那哪個才是“購房時間點”?
有人認為,鑒于房產在法律上屬于不動產的范疇,而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購房人真正獲得所購房屋所有權的時間點為辦理完房屋的過戶手續,取得《房產證》之日,因此,認為獲得房屋產權證書之日為即為“購房”時間點。還有人認為,判斷這一問題關鍵是看房價款是在婚前以個人財產支付,還是婚后以共同財產支付的。
實際上,上述觀點在理解“購買”這一概念時過于狹隘了,因此由此得出的結論也有失偏頗,考慮到購房的目的性以及購房整個過程的關聯性,應當以簽訂購房合同的時間為“購房”時間點,簽訂合同時最能反映“購房”這一行為的性質。
二、婚前個人所購房屋為個人財產已確定無疑,然而如果是婚后夫妻共同償還的貸款,難道不會對房屋的所有權產生任何影響么?
有人提出過這樣的觀點:在償還完所有銀行貸款前,應當將房產權分時段分割為婚前婚后兩部分,婚前個人支付的房價款獲得相應比例的婚前房產權益,這屬其個人財產;而婚后雙方共同償還銀行貸款獲得婚后房產權益,這部分是夫妻雙方的共有財產,應作為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在弄清楚這個問題之前,應當先弄清按揭購房各方的法律關系,即購房人、出賣人(如開發商)和貸款銀行三方的關系。簡單地說,購房者與開發商是房屋買賣關系,而購房人與銀行則是房款借貸關系。當購房人與開放商簽訂了購房合同,并在銀行辦理了按揭貸款手續、銀行將貸款金額劃入了開發商帳戶,同時也辦理了房產證后,購房合同雙方都已經履行完了合同義務,雙方已經結束了購房合同的關系。在此之后,購房人向償還銀行借款的行為,屬于購房人與銀行因貸款行為而產生的債券債務行為,并不影響所購房屋所有權的歸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相鄰關系與地役權有什么區別
2021-03-02二手房買賣合同的范本
2021-01-16股份制企業改制流程有哪些
2020-11-29對廣播電視組織權的限制有哪些呢?
2021-02-22輪流撫養孩子后一方不履行怎么辦
2020-12-19打架報警醫療費要承擔嗎
2021-02-15什么是哺乳期?女職工在哺乳期享受哪些特殊勞動保護?
2021-02-20企業女職工產假可以休多長時間,懷孕期享有哪些待遇
2021-02-02拖欠農民工工資被警察帶走怎么處理
2021-01-16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人身保險合同主要采取的限制是怎么樣的
2020-11-08保證保險合同法律適用問題研究
2020-12-26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保險產品誰打造
2021-01-27這個30萬,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24保險公司誘導投保人相似補償型保險產品怎么辦
2021-01-16出現車禍怎么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1-16網銷保險為何如此受熱捧
2021-02-06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